我國的常規幾種種子貯藏技術分析
優良種子是健壯植株的首要條件。一般,作物的種子從收獲到播種都要經過一段貯藏時間。在這個時期內,貯藏條件與管理水平將直接影響種子的生活力及萌發情況。科學的貯藏方法可以使種子壽命延長、生活力旺盛,并且能保證作物出苗早、整齊、健壯;但是如果貯藏方法不合理,則種子易霉爛、變質,生活力降低,播種后易造成缺苗、斷壟,給農戶帶來慘重的損失。不同的種子貯藏技術存在一定的差異性,為了保證種子在貯藏中的生活力受到影響,在存儲過程中可以通過使用種質資源庫進行存儲,在我國常規的種子貯藏技術有以下幾個:
超干貯藏是種子貯藏研究領域的一個重要方法。1991年國家種質庫將該項研究列入國家“八五"重點攻關項目。種子超干貯藏就是將種子的水分含量降至5%以下,密封后在室溫條件下貯藏,即通過降低種子水分含量以代替降低貯藏溫度以達到相同貯藏效果的一種方法。目前該項技術已在花生、甜菜、油菜、高梁、芝麻、紅花、大豆、水稻、黃瓜、洋蔥等30多種植物上得到應用。研究表明,大部分植物種子對超干不敏感,超干保存效果較好
超低溫一般是指-80℃以下的低溫,如超低溫冰箱(-80~-150℃)、液氮(-196℃)等。在該溫度條件下,植物活細胞內的物質代謝和生命活動幾乎停止而處于“生機暫停"的狀態。所以,植物繁殖體在超低溫條件中既不會引起遺傳性狀的改變,也不會丟失形態發生的潛能,從而為“無限期"保存創造了條件。該技術適合于長期保存珍貴稀有種質。與超干貯藏相比,杉木種子超低溫貯藏效果更好,發芽率更高
對于含水量高的種子,可以采用組織培養與超低溫相結合的方法。貯藏木波羅種子時,水分不能低于20%,否則生活力明顯降低;若采用離體干燥,則可將水分降至10%,其生活力仍可保持在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