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樹下金鳳飛,作為中國機床產業鏈集聚地,江蘇泰州立足產業鏈資源,優化投資環境,滋生了眾多具有實力的機床生產企業。泰州文杰數控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文杰數控),一家充滿時代氣息的雕刻機制造和銷售企業,繼承了產業優勢之大成,通過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合作和研發,短短五年就打造了雕刻機品牌化產品。2009年,總公司(泰州中興)成為泰州特種加工機床行業協會理事單位;2010年,榮獲“2010年機床網十大網絡誠信企業”榮譽稱號,營業收入突破6000萬元,發展勢頭迅猛。文杰數控是如何順勢而生?又是如何迅速發展成為雕刻機行業品牌企業?中國機床商務網記者帶著問題采訪了文杰數控總經理潘長青。
一脈相承與時俱進
泰州文杰數控設備有限公司是泰州市中興數控機床廠子公司。中興數控二十多年致力于精密數控電加工機床的研發、設計和生產,隨著線切割技術在機床行業的興起,中興數控得到了快速發展。公司30余名中專業工程技術人員和300多名技術工人不斷開拓創新,獨立研發設計的“中興”牌DK77系列電火花線切割機榮獲產品認證,營銷網絡覆蓋多國,產品技術均居于行業地位。
創新發展,無窮如天地,產品與市場的成熟并沒有讓中興停止開拓進取的腳步。經過調查研究發現,我國機床消費量年均增速在30%以上,而數控雕刻機增速更快,國內對數控雕刻機產品年需求可達200多億元。公司成立了研發隊伍全力攻關數控雕刻機項目,并投資成立了泰州文杰數控設備有限公司,從事數控系統、數控機床的研發、制造,將數控技術滲透到機械加工的各個方面,面向高鐵、航天航空、汽車、風電、及模具等行業提供線切割、雕刻機及全套解決方案。
文杰數控與中興數控一脈相承,依托中興數控機床廠完善的經營模式及成熟的銷售渠道迅速崛起,并帶領公司踏入快速發展的新階段。
整機競爭專注自主研發
“目前,很多小型線切割生產廠商往往不具備整機制造能力,只能組裝式生產,生產全過程的質量控制根本談不上,研發、創新就更不可能,所以這些不具生產能力的企業很容易被激烈的競爭市場所淘汰。”文杰數控總經理潘長青對于行業的發展具有敏銳的洞察力。
正是基于這種認識,文杰數控投入大量資金擴建廠房,引進新設備,以擴大生產規模,提高自身的市場競爭力。隨著技改投入的加大和制造工藝裝備水平的提升,新品開發進程不斷加快,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目前,文杰數控除了研發雕刻機、線切割產品外,還自主研發加工中心產品。高精密加工設備確保了這些產品匹配的佳性,同時保證了機床精度的穩定性。
為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文杰數控還將科研開發經費列入專項預算,每年用于新產品、新工藝科研費用至少占企業銷售收入的5%以上。在開發新產品上,還專門成立了產品開發前期規劃小組,由核心技術人員牽頭,負責產品開發的規劃、項目論證、項目組織實施過程的協調,及時保證新產品開發項目所需的設備與資金,培養和加強技術人員的綜合能力,完善新產品各工藝之間的銜接,以努力縮短新產品開發的周期,增強公司新產品的開發能力。
立足市場提供產品
“立足科技創新,爭創管理、提高產品質量、滿足用戶需求”是文杰數控秉承的質量方針。為了把更加優惠的產品放到客戶手中,降低銷售成本,文杰數控通過認真調研市場需求,確立營銷模式。為了使產品更加貼近客戶,在技術開發中,文杰數控堅持以市場需求為主,踏踏實實了解客戶的需求,不斷完善產品。
“了解用戶需求的同時,提供產品,才能穩占市場。”文杰數控總經理潘長青根據自身切實的銷售經驗總結到。多年來,文杰數控產品質量穩定,品質優良,并通過了ISO9001-2000認證。
今天,文杰數控的線切割機床及雕刻機已經在航天航空、高鐵、模具等行業得到廣泛應用。并與合肥榮事達、中國南車、南京金子刀具、南通迪施及南京長榮等國內知名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除此之外,文杰數控產品打開國際市場,與德國西門子、西班牙法格、日本法那克、三菱、中國臺灣上銀等多家國際知名公司達成合作事項。在國內外市場上,文杰數控的產品受到了高度的認可。
政策扶持致力于行業
近年來,泰州市海陵區區委、區政府始終把數控機床產業集群的發展作為加快區域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來抓,加強了對產業集群發展的組織領導。當地政府先后出臺了關于扶持重點和成長型企業發展以及激勵企業科技創新等政策措施,為了幫助企業進一步了解掌握政策,用足用好政策,還專題召開加工機床行業會議,充分調動了企業加快技術創新、加快人才引進、做大做強企業的積極性。這為文杰數控的發展提供了更有利的條件。
“機械工業市場前景廣闊,我們公司的產品能夠為國內外各大制造行業提供更多的選擇,產生重大的經濟效益,經過幾年的發展,必能爭取到行業的地位。”文杰數控總經理潘長青對公司的發展方向胸有成竹。
潘總帶領著全體文杰人在開拓新領域的道路上躊躇滿志:打造一支具有國際水平的雕刻機技術研發團隊;建設成為國內的雕刻機技術應用研發中心;為行業的技術創新、新產品開發提供服務,成為國際的技術解決方案的提供者。這是文杰數控未來的發展方向和目標。
(來源:中國機床商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