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就業難”的形勢,能夠從事一份穩定而理想的工作是高校畢業生及其家人的大理想。然而不少求職者缺乏警惕性,盲目的求職過程中被不法分子詐騙錢財的案件時有發生。春節結束后,高校畢業生又開始求職找工作。自治區*指揮中心發出預警信息:謹防不法分子以“代找工作”為名實施的詐騙。
近期,通遼市科左后旗甘旗卡鎮一高校畢業生哈申圖雅被一叫吉日木圖的男子以“托關系找工作”為由,先后共騙取人民幣72000元,終錢花完了,工作還是沒著落。同時,內蒙古其他盟市也發生了類似的案件。
內蒙古自治區*指揮中心總結此類案件特點為:不法分子侵害目標多為女性或孩子待業在家的中老年人。詐騙手段多以托關系找工作、介紹工作為由。作案方式主要以熟人介紹或搭橋人方式取得受害人信任后予以行騙。具體詐騙手段為,一種是為介紹工作為名收取費用,然后由同伙假裝招聘單位負責人與求職人員見面,之后編造理由拒絕聘用求職者;另一種為不法人員針對求職者求職心切的情況,以中介公司的名義在繁華路段掛出條件誘人的招聘啟示吸引求職人員,但當求職人員交納一定的費用后,假中介人員便攜款潛逃或以種種理由脫身。此外,一些網絡騙子乘虛而入,編織誘人的待遇條件,設下陷阱,騙取金錢。
內蒙古自治區*指揮中心提示:首先,求職者應該進入正規的人才市場、勞動市場和信譽度高的專業人才網站應聘。針對大中專畢業生,各*門的官方網站也大多開辦了招聘專欄,在此發布的信息較為真實。切莫采取“托關系、走捷徑”的方法。
其次,若應聘務必對招聘單位的實際情況要了解清楚。投簡歷前,可以先對應聘單位進行實地考察或通過其他渠道去了解應聘單位的真實狀況,求職者還可以通過工商部門、學校就業指導中心核實單位的真實性。
再次,與招聘單位簽訂《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協議書》或者勞動合同時,一定要注明雙方談妥的福利、保險、食宿條件等,提防合同中的免責條款陷阱,以防自身合法權益受到損害。
來源:內蒙古晨報
(來源:中國化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