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的經濟增長招來了一群“不速之客”——美國打工仔。
鑒于國內失業率高居9.8%,美國人開始漂洋過海前往澳大利亞尋找工作機會。這一群體的人數正在增長。
南下打工
丹尼爾·達維拉現年23歲,原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鋪地板,兩年前跨越太平洋來到澳大利亞,找到一份往商店貨架上擺放貨品的工作,當時報酬是每小時8.9美元。
現在,運氣好時,達維拉一小時就能賺50美元,相當于美國普通鋪地板工現行工資的兩倍。他產生自己開公司做地板生意的念頭。
他告訴美國《華爾街日報》記者:“在這里,我不到一天就能賺在美國一星期才能賺到的錢。”
澳大利亞政府數據顯示,如今接近7000名美國人使用*簽證在澳大利亞工作,這一數字比5年前增長80%。美國公民如今是申請澳大利亞457工作簽證的第三大群體,僅次于英國和印度公民。擁有會計和采礦工程學位的美國人以及其他行業熟練工可獲3年期居留權,到期后可再續4年。
西澳大利亞州用工缺口尤大。這個州11月失業率為4.5%,低于5.2%的全國水平。重型卡車司機年薪可達6位數,起重機操作員年薪同樣可觀。
開銷不菲
澳大利亞法律不允許美國人一下飛機就工作。從在澳大利亞上學并獲得熟練工人等級證書,到獲得合適簽證,達維拉花費了大約4萬美元。
另外,申請457工作簽證者需找到一家肯為自己擔保的雇主,從事護士、建筑人員、工程師等技術短缺崗位,還得證明自己符合澳大利亞用工需求標準。
“銀鏟”公司總部位于澳大利亞珀斯,主要提供介紹美國熟練工人赴澳大利亞礦業和建筑業工作的服務。這家機構已準備明年在美國投放廣告,吸引美國人去澳大利亞打工。
“銀鏟”公司網站寫道:“澳大利亞疾呼美國人去澳大利亞學習、*和生活。”
官方數據顯示,西澳大利亞州簽證申請數量在截至5月30日的一年間增長15%。澳大利亞政府正考慮推出一種直接面向采礦業的簽證。
曲線居留
對于那些不能直接找到工作的人而言,在澳大利亞先讀書后就業這條路頗具吸引力。
澳大利亞移民和公民事務部數據顯示,過去兩年間,就讀澳大利亞大學的美國人數量增長了將近10%。澳大利亞元對美元匯率同期上漲45%,使美國人在澳上學更為昂貴。
對于加勒特·麥克勞克林這樣的美國人而言,機會仍多于困難。麥克勞克林現年29歲,曾在美國紐約一家對沖基金擔任助理,后移居澳大利亞悉尼,在管理研究生院讀工商管理碩士。現在,他進入后一學期,已拿到好幾份工作邀請。
麥克勞克林說:“難以忽視,澳大利亞的行進方向與美國正相反。”
不過,美國流失人口數量遠不如外國人移居美國數量。
據美國人口普查局新數據顯示,每年只有大約4.5萬名土生土長的美國人移居海外;每年接近25萬名海外出生的美國人離開這個國家。相較之下,110萬名外國人2010年移民至美國。
來源:*
(來源:中國化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