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河北紅日儀器設備有限公司>>電壓擊穿試驗儀>>塑料電壓擊穿試驗儀>> HRJC-50KV樹脂工頻介電強度試驗儀
樹脂工頻介電強度試驗儀適用材料:絕緣材料
升壓速率:10V/S-5KV/S
試驗方式:交流/直流、耐壓、擊穿、梯度升壓
控制系統:PLC控制升壓
核心部件:采用進口配件
試驗介質:絕緣油、空氣
顯示方式:曲線顯示、數據打印
其它特點:無線藍牙控制
設備組成:主機、計算機、電極
電極規格:25mm、75mm、6mm
電器容量:3KVA、5KVA、10KVA
樹脂工頻介電強度試驗儀對于大多數試驗來說,電源容量范圍為;對于10kV及以下的小電容試樣的試驗,其容量為0.5kVA;對于試驗電壓為100 kV以下者則為5 kVA。可變低壓電源調節裝置應能使試驗電壓平滑、均勻地變化,無過沖現象。當用一個自耦調壓器按第10章施加電壓時,所產生的遞增的增量不應超過預期擊穿電壓的2%。對短時試驗或快速升壓試驗,使用馬達驅動調節裝置。為了保護電源不致損壞,應裝有一個裝置使在試樣擊穿的幾個周期內切斷電源。這個裝置可以由一個接在高壓回路中的電流敏感元件組成。為了限制在擊穿時由電流或電壓沖擊引起電極的損傷,要求將一個具有合適值的電阻器與電極串聯。電阻值的大小應取決于電極所允許的損傷程度。注:應用阻值很高的電阻器可能會導致測得的擊穿電壓比應用阻值低的電阻器測得的擊穿電壓值高。
電壓測量 按等效有效值記錄電壓值。 較好的方法是用一塊峰值電壓表并將其讀數除以根號2。 電壓測量回路的總誤差應不超過測得值的5%,該誤差包括了由于電壓表的響應時間所引起的誤差。 在所用的任何升壓速率下,該響應時間引起的誤差應不大于擊穿電壓的1%。果用符合8. 2.1要求的電壓表來測量施加到電極上的電壓。好將它直接接到電極上,也可通過分壓器或電壓互感器接到電極上。 如果使用升壓變壓器的測量線圈來測量電壓,則施加到電極上的 電壓的指示正確度應不受升壓變壓器負載和串聯電阻器的影響。希望在擊穿后能在電壓表上保留最大試驗電莊的讀數值,從而正確地讀出并記錄擊穿電壓,但指示囂應對在擊穿時發生的瞬變現象不敏感。
程序
試驗應記錄如下內容:
a) 被試樣品;
b) 試樣厚度的測量方法(若不是標稱厚度);
c) 試驗前的處理;
d) 試樣數量(若不是5個,應注明);
e) 試驗溫度;
f) 周圍媒質;
g) 使用的電極;
h) 升壓方式;
I) 以電氣強度或是擊穿電壓作為報告的結果。
9.2 將符合第5章的電極裝到試樣上,裝電極時要防止損傷試樣。使用符合第8章的電氣設備,將電壓施加到兩電極之間,接10. 1到10. 5之一的方法升高電壓,觀察試樣是擊穿還是閃絡<見第11章>。
10.1 短時<快跑>試驗
10. 1. 1 將試驗電壓由零開始以均勻的速度升高直至擊穿發生。
10. 1. 2 對被試材料選擇開壓速度時,應使大多數擊穿發生在(10~20) s之間。 對于擊穿電壓有顯著 差異的材料,也有可能在這個時間范圍以外發生破壞 如果大多數擊穿都發生在(10~20) s之間,則認為試驗是成功的。
10. 1. 3 升壓速度應從下述中選取:
100V/s,200 V/s, 500V/s,1000 V/s,2000v /s, 5000v /s等等
注:對于大多數材料,通常使用500 V/s的升壓速度,對模塑材料,推薦使用2 000 V/s升壓速度,以便獲得與IEC 6029 6, 2003相適應的可比數據。
10.2 20 s逐組升壓試驗
10. 2. 1 將40%的預計短時擊穿電壓施加于試拌上。 假如不知道短時擊穿電壓預計值,則應按10. 1 的方法來得到。
10.2.2 假如試樣耐受這個電壓20 s還未擊穿,則應按表1規定的增量逐級增加電壓。 每一次增加的電壓應立即且連續施加20s直至發生擊穿。升壓要盡可能地快并無任何瞬態過電壓,級間升壓所用的時間應包括在較高一級電壓的20 s期間內。
10. 2. 4 如果擊穿發生在從起始試驗算起少于6級的電壓內,則用更低的起始電壓再做5個試樣的試驗。
10.2.5 根據試樣能耐受20s而不擊穿的最高試驗電臣來確定電氣強度。
10. 3 慢連升壓試驗(120~240) s
從40%的預計短時擊穿電壓開始勻速升壓,使擊穿發生在(120~240) s之間。 對于擊穿電壓有顯著差異的材料來說,有些試樣可能在此時間范圍以外發生破壞, 如果大多數擊穿發生在(120~240) s 之間,則認為是滿意的。 選擇升壓速度時應從下列數據中開始選擇:2 /sV兒,5 V/s,10 V/s,20 V/s, 50 V/s,100 V/s,200 V/s,500 V/s,l 000 V/s,等等。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化工機械設備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