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大的糧食生產國,糧食年產總量達5億噸。每年由刊文獲季節天氣陰雨以及干燥設備不足而造成糧食的霉變損失高達5%。我國的糧食干燥設備和技術,經過30多年的發展,已具有一定的水平,在農業現代化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與我國對干燥設備的需求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以水稻烘干為例,日本全國水稻干燥機的保有量已達110萬臺,稻谷干燥機械化水平達90%以上,而我國機械烘干的稻谷還不到l%,稻谷干燥設備不到1萬臺。造成上述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糧食干燥技術標準的研究工作落后也是一個重要原因。目前我國仍采用80年代國家標準(如糧食烘干機試驗方法,糧食烘干技術條件),其中的某些條件和指標已不適應當前干燥機發展的需要,例如現有標準中缺乏干燥機生產能力和單位熱耗的折算方法,有關干燥品質的指標也還不夠完善合理,有些指標未規定統一的測試方法,有些指標比較落后,因而制約了糧食干燥新設備、新工藝的開發、推廣和應用。上糧食干燥技術標準已經修訂了多次,如501巧20一l:1997;農用糧食烘干機烘干性能的測定,如一2:2印l。在這些新的干燥技術標準中都有主要干燥性能參數的折算方法,采用的模型和公式多達數十個〔由于它是一個比較復雜和難解決的問題,在我國糧食干燥技術標準中尚無這方面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