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信息化建設的灌區節水項目如何改造呢
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根基且影響社會穩定,水資源是農業發展和糧食生產的重要保障基礎。政府下放了以往過度包攬的管理權,下放至農民用水戶協會,在灌區積極推廣以農民用水戶協會形式的農民用水組織,取得了不錯的成效。通過推廣用水戶參與式灌溉管理新機制,灌區續建配套進行了有效的鞏固,使得工程設施在使用的年限內充分發揮效益,提升了廣大用水戶自主管理意識,促進水稻增產。本文先對灌區、農民用水合作組織和農民用水戶協會等概念進行了界定,對合作經濟理論和自主治理理論進行說明,奠定理論基礎。
在灌區節水配套改造項目的實施過程中,信息化建設是其中之一,它是整個節水配套工程中的用非工程措施完成的系統工程。隨著干渠“三面光"工程的實施,灌區渠道管理所的建立,灌區管理信息化的建設已迫在眉睫。
量水設施自動化建成后,灌區管理部門能做到科學的引水、輸水和水量調配,實現灌區按方收費,計劃用水,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節水農業。同時通過量水設施的安裝,測量和驗證渠道水工建筑物的輸水能力,計算出渠道的水量損失,為管理者和用水者提供科學直觀的一手資料,使灌區能較*地解決灌溉保證率不高,水資源浪費嚴重,灌多灌少一個樣的無序低效狀態,充分體現水利信息化在灌區安全和防汛、發電能力等方面所發揮的效能。
系統一般由管理中心、量水站、、通訊網絡組成。
管理中心主要設在決策調度中心,、渠道管理處等重要機構。中心站的主要任務和職能為:接收本系統的內部量水站傳送的以及通過其他系統聯機進入系統中心計算機的水位、閘位、流量、水量等數據,并進行處理加工,提供所需的有關數據、報表、過程線和相關資料。
量水站是灌區量水自動化系統的基本單元,主要設在灌區重點監測的渠道水流分流口和渠道段。量水站的主要任務和職能為:按照系統設計的要求,及時準確地將傳感器的有關信息自動采集,編碼,發送到數據收集中心。
二、工程亮點
田間渠道量水設備考慮到灌區的水質有漂浮物、水草和釘螺,灌區田間渠道坡降平緩,流量不穩定的特點。系統選取的渠道量水器在平原灌區,坡降平緩地區田間量水測試方法上達到國內一級水平。所以推薦非接觸式的雷達設備,安裝簡便不易破壞。
三、系統總體的技術參數和指標:
技術參數:
雷達流速儀:
測量范圍:0.1~43m/s
測量精度:±0.01m/s
分 辨 率:0. 001m/s
供電范圍:9~24V
功 耗:<1W
工作溫度:- 10~60℃
儲存溫度:- 20~70℃
相對濕度:0~95% RH
通信接口:RS485(Modbus)
防護等級:IP66
天 線:24GHz
波 束 角:12×252
雷達水位計
波束角小,能量集中,具有更強抗力,大大提高了測量精度和可靠性;
天線尺寸小,便于安裝和加防塵罩等天線防護裝置;
重量較輕約 1KG,便于安裝;
測量范圍可達 70 米,覆蓋大型水庫等水位測量;
多種輸出電路接口與采集系統配合;
采用脈沖工作方式,雷達水位計發射功率極低,對人體及環境均無傷害;
技術參數:
測量范圍:30m
精度:±3mm
頻率范圍:26GHz
供電電壓:6~24V
信號輸出:RS485 Modbu
四、系統的可擴展性
當今世界是一個信息化的世界,網絡連接已遍布,灌區量水自動化系統不再是一個內部調度和封閉單一的系統,而是和大壩安全監測、閘門自動監控、水雨情測報、視頻監控、田間土壤信息化等系統實現資源共享,綜合調度。
由于各個灌區自然條件千差萬別,國內已有的量水方法也很 多種,適用條件及利弊不一。從經濟適用角度出發,在廣泛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地區灌區實際情況,從而選擇合適的量水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