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立方氣體頂壓設備
(作業及作業原理)
1、 設備組成:壓力罐、穩壓泵體系、汽瓶體系、汽泵、及操控體系。
2、 穩壓泵體系建議與作業:建議前首先向壓力罐及體系里充水,充到必定程度后,建議穩壓泵持續向體系吊水,直至把穩壓罐內的水位提高到設定的水位上限即M1時,穩壓泵(兩臺一備一用)主動連續,這時假定壓力處在體系設定的壓力下限P2(P1為體系壓力上限, P2為體系壓力下限)以下時,汽泵主意向罐內補氣直到壓力抵達設定的穩壓體系壓力上限P1時汽泵連續。這是一個穩壓周期的完畢,此刻整個消防體系處在穩壓狀況。當體系內泄漏壓力下降到P2時,磁翻板液位計檢測到罐內水位假定下降了,當水位降至設定的水位下限M2時,穩壓泵體系主動建議,向體系內補水,補到體系設定的水位上*M1,水泵連續。(假定在補水的進程中罐內壓力過高,即高于設定的穩壓體系壓力上限,這時罐頂的電磁閥D2主動翻開泄壓,以確保水能補到設定的水位),假定此刻體系壓力低于體系設定的壓力下*,這時汽泵主動發意向罐內補氣, 一貫補到體系設定的壓力上限P1時汽泵連續,如此重復作業以確保穩壓體系處在設定的水位(M1---M2)及壓力(P1---P2)規劃內,抵達穩壓的目的。
3、 氣瓶體系:氣瓶組配有氣瓶N只、各氣瓶經過管路與一條DN25的管路相連,DN25管路與氣壓罐頂部相連,管路通斷由電磁閥D1操控,氣瓶內壓力在(12MPa---15MPa)公斤,出口壓力設定為體系的下限壓力以下P4=0.42。往常氣瓶體系并不作業一貫處于休眠狀況,有火災發作時才投入作業。作業進程為當有火災發作時,穩壓體系壓力急劇下降,當下降到P4時,氣瓶組電磁閥D1翻開,氣瓶組的高壓氣體伴隨氣泵的高壓氣體活絡打到氣壓罐內,把氣壓罐里的水活絡打到管道內,以確保10分鐘的應急消防水源供給。
4、 汽泵體系:本體系可設汽泵一臺。它與氣瓶體系協同作業,往常是起穩壓確保效果。
5、 氣泵作業進程:汽泵體系出口管路與壓力罐的頂部相連接,每個汽泵出口各裝有一個單向閥,確保穩壓氣體及水不至于回流至氣泵內。當穩壓體系壓力下降到設定下線P2時,小汽泵建議,向穩壓體系及管路打壓,直到壓力抵達設定值上限P1時汽泵連續(操控規劃P1-P2=0.03MPa, P2-P3=0.02MPa),當小汽泵毛病或壓力急劇下降至P3時,大汽泵建議來完畢穩壓進程。如此重復作業確保穩壓體系穩定在設定的壓力規劃內,抵達巨細氣泵備用及穩壓之目的。
6、 消防建議進程:當消防事端發作時,消防及噴淋體系管路翻開,這時穩壓體系壓力活絡下降,當體系降到P3以下即P4時,電磁閥D1活絡翻開,氣瓶體系當即建議,再加上大汽泵等于兩組高壓氣體活絡向壓力罐內打壓,壓力罐內壓力瞬間增高,此刻體系的高壓氣體把水活絡打入消防管道,確保10分鐘的應急消防用水快速進入消防體系里,抵達消防應急用水的目的,以確保工業及人身安全。
7、 消防氣動蝶閥的運用:為了避免氣體進入消防管道,確保消防管道的安全,此體系是在消防管路長而又很凌亂的狀況下選用。氣壓罐的水位抵達底部時,為了確保氣體不進入消防管路體系,在壓力罐的底部出水口設有一個氣動蝶閥。當水抵達罐的底部以上250mm時(抵達磁翻板底部M3=50mm時),這時由磁翻版液位計上的操控點操控電磁閥D3翻開,操控氣動蝶閥活絡關閉,以此確保氣體不進入消防管路體系里。
8、 避免水進入汽泵及氣瓶體系辦法:
1、當罐內的水抵達設定的水位上限M1時,磁翻板液位計操控水泵連續。
9、 壓力設定:
汽泵連續 P1
汽泵建議 P2
P1-P2=0.05MPa P2- P3= MPa
電磁閥D1翻開 P4=P3-0.02 MPa
電磁閥D2翻開 P5=P1+0.02 MPa
電磁閥D3翻開 M3=50mm
10、 罐內水位設定:
停泵水位 M1=2200mm(人工)
啟泵水位 M2=1900mm(人工)
關閉汽動蝶閥 M3=50mm (人工)
11 表的設定接線
(M1--M2) ----- 接水泵
M3 ----- 接D3
電接點壓力表1 (P1--P2)---接小氣泵
電接點壓力表3 (P4—)---接D1
電接點壓力表4 ( P5--)---接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