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玻璃鱗片膠泥膠化時間
閱讀:80 發布時間:2018-12-12 (1) 膠化時間控制。對應基材溫度下的45min~60min 的膠化時間是比較合適的,值得注意的是基材溫度往往較環境溫度低一些,因此配料時還需要考慮:環境溫度和基材溫度的區別、一次性施工面積、一次性配料量、施工人員的單位時間施工能力、配料現場和施工現場距離等。
(2) 施工中導入氣泡的抑制。施工時,施工料嚴禁隨意攪動; 托料、上饅刀、饅抹應該循序進行;盡可能減少隨意翻動堆積的習慣;饅抹時,饅刀與被抹面應保持適當的角度;饅抹速度適當; 單向饅抹;嚴禁物料堆積再向四周攤開式抹涂。
(3) 施工中導入的氣泡的消除。采用專zhi的羊毛輥單向壓光滾實。滾壓前羊毛輥一般用苯乙烯或清樹脂膠液浸蘸飽滿。
(4) 表面流淌的抑制。表面流淌破壞襯里層表面外觀效果, 更會破壞內在鱗片的定向排列分布。表面流淌的抑制,是根據施工環境溫度,調整膠料的粘度來控制的,當然白炭黑觸變劑更是膠料配方中改善這一問題的關鍵。此外,在鱗片膠泥材料接近凝膠時,粘度增大時,可采用壓光輥定向輥壓,即可達到重新定型復位之目的,也可達到有效控制流淌的效果。
(5) 搭接端面處理。務必采用搭接縫,而不能采用對接方式處理端面。此外,每層施工的端界面應盡可能相互錯開,使其處于封閉狀態。
(6) 厚度控制。一般鱗片膠泥整體厚度的平均值控制在要求厚度的-0.2~ 0.4mm 范圍內。厚度平均是為了被防護表面具有近似等同的防腐蝕能力,避免局部首先破壞;厚度太后,成本高不說,也并不是說越厚越好,太厚了防腐層的整體線性膨脹系數和基材相差更大,更容易脫落;實際操作中可通過不同層采用不同顏色,避免局部漏涂或局部重涂。
(7) 鱗片定向有序排列的把握。定向有序排列指的是鱗片垂直于介質滲透方向,并且呈有序的疊壓排列形狀。實際施工中, 主要靠有序的定向抹涂及壓輥來實現。
(8) 修復。遇以下情形需要修復:針孔、表面損傷、層內有明顯雜物、腳手架支撐點的補涂、脫落塊等。修復過程:先用砂輪機將缺陷處打磨成平滑的波形凹坑(針孔和局部脫落處需要打磨至基材表面),修復處面積比缺陷處面積要大,且務必將缺陷*消除,而后再用溶劑擦洗干凈打磨區,按照鱗片膠泥施工方法逐步補涂修復。如果僅僅只是局部厚度不足,那么僅需砂紙打毛待補涂處,擦凈后修復到規定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