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動態
我國糧油真菌毒素防控技術應用獲重大突破真菌毒素檢測儀
閱讀:43 發布時間:2018-7-27我國糧油真菌毒素防控技術應用獲重大突破全面提升糧油質量安全水平 據糧農組織(FAO)統計,每年約25%的糧油受到真菌毒素污染。在我國,由于農戶個體種植、貯藏方式以及長江流域和華南地區高溫高濕天氣的影響,糧油受真菌毒素污染更為嚴重,每年由此造成的糧食損失約3100萬噸。真菌毒素污染已成為威脅我國糧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糧油貿易的重要因素之一。
糧油真菌毒素污染――嚴重威脅糧食和食品安全
在美味營養的背后,如何從花生、玉米等食用農產品源頭的種植,一直到收獲、貯藏、加工產品的全產業鏈,保障花生、玉米等糧油原料的食品安全?加快糧油真菌毒素控制技術研究已是迫在眉睫的大問題。今年8月,在江西省樟樹市召開的糧油真菌毒素控制技術集成示范現場會上,主辦方將糧油種植、收獲、貯藏、加工全產業鏈真菌毒素控制和消減技術進行了集成示范,真實展示了我國目前在糧油真菌毒素控制技術方面取得的成果。
專家介紹,真菌毒素是真菌產生的次生代謝產物,主要包括huang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嘔吐毒素等。真菌毒素具有強毒性和致癌性,能夠污染所有種類的食用和飼用農產品,嚴重危害人、畜健康,農產品中真菌毒素污染問題已成為世界各國高度關注的食品安全熱點問題。
據糧農組織(FAO)統計,平均25%的糧油作物受到真菌毒素的污染。受氣候和儲藏等因素的影響,我國是世界上受真菌毒素污染嚴重的國家之一。根據*不*統計,每年真菌毒素污染造成的糧油損失累計約3100萬噸,超過陜西、甘肅、青海、寧夏、西藏5個西部省區全年糧食產量的總和。
真菌毒素具有強毒性和致癌性。1993年,huang曲霉毒素和鐮刀菌毒素被FAO和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自然發生的危險的食品污染物之一,huang曲霉毒素更被列為I級致癌物,是誘發惡性腫瘤原發性肝細胞癌的主要因素之一,24周內就能夠導致肝臟壞死癌變。此外,該毒素還可以引起腎臟和腎上腺的急性病變,也能誘發多種病毒性疾病爆發流行。huang曲霉毒素中以B1(AFB1)毒性強,其毒性為qing化鉀的10倍、批霜的68倍,是目前已知強的化學致癌物之一。
我國調查發現,江蘇、上海、廣東、廣西、福建、四川等肝癌高發病地區主要糧油產品中AFB1超標現象比較常見。鐮刀菌毒素中以T-2毒素的毒性強,其毒性與AFB1毒性相近。鐮刀菌毒素主要通過抑制DNA、RNA和蛋白的合成以及對線粒體功能、細胞分裂和膜功能的抑制,對免疫產生抑制作用,引起人、畜急、慢性中毒,如嘔吐、腹瀉、皮膚發炎、拒食、神經系統失調、畸形等。1991年,安徽13萬人因食用被鐮刀菌毒素污染的小麥面粉而發生急性中毒。
我國糧油受真菌毒素污染嚴重,嚴重威脅人民健康。2006年,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調查,江蘇、上海等九省市市售玉米中AFB1的檢出率為70.27%,平均含量和高含量分別為36.51 μg/kg和1098.36 μg/kg,分別是國家*的1.8倍和54.9倍(國家*AFB1≤20 μg/kg);*動物抗病營養重點實驗室調查發現,2008—2009年度全國11個省的1081份飼料樣品DON毒素(Deoxynivalenol)檢出率為95.8%,超標率17.7%(國家*≤1 mg/kg);2011年底,蒙牛牛奶huang曲霉毒素M1超標,其原因也是奶牛飼料儲藏過程中受到AFB1的污染,奶牛吃了受污染的飼料后,AFB1在體內經過羥基化轉化成了huang曲霉毒素M1,存在于牛奶中。可見,糧油產品真菌毒素污染問題已經成為我國食品安全的重要隱患。
糧油真菌毒素污染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嚴重影響經濟、貿易和社會發展。我國每年因真菌毒素污染造成的糧油直接經濟損失達680億—850億元,而糧油產品真菌毒素污染導致的應急搶救、醫療費用、善后撫恤、畜禽死亡、病畜銷毀處理等間接損失則更為巨大。
真菌毒素檢測儀、真菌毒素快速檢測儀CSY-JAZ真菌毒素檢測儀能夠快速檢測糧食、飼料、谷物、食用油、調味品等食品中huang曲霉毒素、T2毒素、嘔吐毒素、赭曲霉毒素、伏馬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真菌毒素快速檢測儀適用于糧油監測中心、糧油飼料生產加工、食品加工貿易、畜禽養殖戶自查、工商質監部門用于市場快速篩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