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為什么你們說茶葉有農藥殘留
閱讀:120 發布時間:2020-2-25為什么你們說茶葉有農藥殘留近網上流行一篇文章,標題是《中國98%的茶都有農藥殘留:立頓、吳裕泰、張一元、中茶、天福茗茶……全有農藥!》,很多人對此非常憂慮,茶葉是不是都會噴農藥?農殘超標是否真的很嚴重?喝什么樣的茶才安全?接下來就和大家聊聊茶葉農殘的事情。
首先,必須承認的一個事實是,中國市場上許多茶葉確實存在農藥殘留問題。為了除蟲、除草等目的,許多茶園就要噴灑農藥,如莠去津、吡蟲啉、噠螨靈、腐霉利、菊酯類、咪鮮胺等。不只是茶葉,許多水果蔬菜和其他農作物都面臨相同的情況。中國人口多,但農業還停留在比較初級的階段,生產力和生產水平低下,很多作物只能靠農藥和化肥來保證產量,這是不容置疑的事實。但并非所有的茶園都會用藥,許多人都已經意識到了農藥的危害,逐步減少和杜絕茶園農藥的使用,大家可以問問身邊那些來自茶鄉的朋友,有多少茶園在使用農藥?自己去調查了解一下,比朋友圈人云亦云的說法靠譜。
正是這種嚴峻的現狀,導致許多人對飲茶安全產生了憂慮,就有了上面這篇在朋友圈廣為流傳的文章。然而,事實的真相是什么?如果用客觀、理性、科學的眼光來看待這個問題,也許會得出不一樣的結論。 結合自身的茶園生活經歷,在和一些專業人士進行了深入的溝通之后,有這樣幾個觀點值得注意。
一、市場上農殘超標的茶葉主要是低海拔地區出產的夏秋茶,早春采摘的茶葉和高山茶,相對來說比較安全。比如綠茶,較好的茶葉一般是在清明或谷雨之前采摘,那時候氣溫比較低,蟲害較少,且茶芽萌發后數天之內就采摘完畢,不需要用藥。綠茶如果用藥,一般是入夏之后,氣溫升高,蟲子滋生較多,如果要采夏秋季節的茶葉,就需要用藥。
還有就是海拔較高的茶園,蟲害一般較少,用藥的情況也遠遠好于低山茶。比如武夷山自然保護區桐木關范圍內的正山小種茶園,幾乎不存在使用農藥的情況,武夷山三坑兩澗范圍內的正巖茶,也沒有使用農藥的情況。
二、茶葉有農藥殘留≠農殘超標,大可不必對此過分緊張。很多茶友一談到茶葉農殘就色變,其實茶葉有農殘與農殘超標*是兩碼事。只要使用農藥就難免會在產品中出現農藥殘留,國家標準對農產品中的農藥殘留量有一定的標準,只要殘留量在限值之內,就是安全的。大自然中有許多毒害物質殘留,比如我們日常飲用的水源,呼吸的空氣里面都會含有少量放射性物質,但它們的劑量比較低,每天的攝入量遠遠沒有達到會危及人類安全的程度,所以被忽視了。茶葉上的農殘也是一樣,需要看是否超標,如果在安全范圍內,就可以放心飲用。但如果是不合格的茶葉,農殘超標,那就還是盡量不要飲用了。
三、CSY-N10農藥殘留快速檢測儀能準確、快速檢測出蔬菜、水果、糧食、茶葉以及土壤中有機磷和氨基甲酸脂類農藥殘留的快速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