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食用油,你選對了嗎?食用油品質檢測儀
閱讀:193 發布時間:2019-6-4食用油,你選對了嗎?食用油品質檢測儀我們常吃的油一般分為四種:高油酸型、高*型、均衡型、飽和型,在營養上各有優勢,烹飪中也各有所長。
高油酸型
代表:橄欖油、茶籽油。
優點:橄欖油含有豐富的單不飽和脂肪酸,利于降血脂、抗血凝、阻止動脈粥樣斑塊的形成。橄欖油中還含有橄欖多酚、角鯊烯和β-谷固醇,有助于預防心血管病。
茶籽油和橄欖油十分類似,營養價值不分伯仲。不過,相比橄欖油,國產茶籽油性價比更高。
缺點:相對大豆油來說,橄欖油和茶籽油的*含量略低一些。
食用建議:淡綠色且散發橄欖清香的初榨橄欖油適合用于涼拌或做湯,而一般橄欖油用來炒菜、燉菜均可。國產茶籽油炒菜、涼拌都行,購買時優先選擇壓榨產品,質量更好。
高*型
代表: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紅花籽油。
優點:*能降低血液*,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均富含*。此外,大豆油含*、玉米油含抗氧化物阿魏酸酯、葵花籽油含植物固醇和磷脂。
紅花籽油中富含天然*,而且紅花籽油中*含量達73%,營養價值特別高。
缺點:這類油脂在煎炸或反復受熱后,容易氧化聚合,對健康有害。
食用建議:這類植物油怕熱,所以適合用來燉煮菜肴,日常炒菜也行,但要控制溫度,別讓油鍋冒煙,應熱鍋涼油,用來油炸不妥。
均衡型
代表:花生油、芝麻油、米糠油、低芥酸菜籽油。
優點:壓榨生產的花生油香氣濃郁,其中*和胡蘿卜素等營養成分保存較多。
芝麻油也有沁人心脾的香氣,同時富含*、芝麻素、芝麻酚、植物固醇等,有益于預防心血管病。
缺點:這類油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不及橄欖油和茶籽油,以花生油為例,油酸含量大概是茶籽油的一半左右。
食用建議:這類植物油耐熱性不錯,適合一般炒菜,如用來油炸就比較可惜。
花生油分為壓榨產品和溶劑浸提產品,前者更香,購買時,盡量挑選*、等級高的產品。通過傳統壓榨法或水代法生產的芝麻油,在香氣和營養價值上更好,但芝麻油的香氣經不住高溫加熱,因此適合用于涼拌、蘸料或做湯添加。
飽和型
代表:豬油、黃油、牛油、椰子油、棕櫚油。
優點:豬油中飽和脂肪酸占比很高,耐熱性較好,長時間受熱后氧化聚合較少。因此,這類油脂常被用來加工面點、煎炸食品,打造酥脆的口感。
缺點:大多動物油脂含較多*,以豬油為例,平均每百克含*93毫克,不適合心血管病患者食用。
食用建議:除運動量較大人群外,不建議經常食用這類油脂,因為攝入肉類和奶類足以獲得充足飽和脂肪酸成分
CSY-SDC食用油品質檢測儀快速檢測油脂中的極性組分的總含量,
利用極性物質與非極性物質的導電能力不同,通過測量兩極的電價差,判斷極性物質與非極性物質的百分比,可以在幾秒鐘時間內準確計算極性物質的含量,具有操作簡單快速,非破壞性,不使用溶劑等優點;同時由于溫度對極性物質含量的影響,食用油品質檢測儀可以同步顯示溫度值。
食用油品質檢測儀獲得*保護專li證書號:201630160172.5發明專li號:201620525800.X
食用油中總極性物質的含量(即%TPM)可作為衡量油脂品質的一個好指標,因此,許多國家將食用油煎炸過程中總極性物質含量在24%~30%作為法定界限。我國對煎炸油脂安全性極為重視,早在1986年頒布部食用植物油煎炸衛生標準;1996年進行次修改和補充;2003年進行第二次修改,為GB7102.1-2003,其中規定極性組分含量≤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