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貯藏年限對于種子發芽率的影響
金蓮花主要以種子繁殖,目前資源處于生產性瀕危狀態,金蓮花種子壽命研究是引種栽培和就地保護對策的關鍵技術環節之一。種子的存儲可以通過使用低溫種子標準樣品庫進行長期的存儲,隨著存儲時間的延長種子的生理結構都會發生一定的變化,主要表現在種子的發芽率問題,不同貯藏年限對于金蓮花種子的發芽率等參數有什么影響呢?
自1999年開始,將每年采收的種子清洗干凈后,分別取少量種子裝于牛皮紙袋內,置于3~6℃的種子標準樣品庫里干藏,作對照的CK1,CK2及CK3的種子同樣處理后置于室內干燥處干藏。
低溫干藏1,2年的金蓮花種子都保存了較強的生活力,其種胚發育都很正常,砂藏20 d左右,約有70% ~80%的種子的種胚生長長度已達種子長度的1/5~1/3,多數為種子長度的1/3左右。其中貯藏2年的比貯藏1年的種胚發育稍大點。
低溫干藏6年的野生金蓮花種子仍保持較強的生活力,如1999年從龐泉溝和南坨采集的野生種子,2004年12月處理后,于2005年4月7日觀察,其裂口率在50%以上,發芽率也在17%和1.5%。霧靈山采集的野生種子,生活力稍低,其裂口率達22.5%,也有少數種子開始發芽,種子健康,種胚發育也都很正常,與干藏1,2年的種子的胚差異不大,種子霉爛率在20%以下。低溫干藏5年的家栽種子,也有40%左右的裂口率和有個別種子發芽。但是低溫干藏4年的種子生活力大降,裂口率很低,只有0.5%左右。種胚的發育也較慢,多數胚乳的顏色變成微黃至褐色,有的已腐爛,表示已無生活力,其原因是否與2003年和2004年實驗室的冰箱經常停電(溫度變化較大)有關,需再作試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