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杭州利輝儀器設備有限公司>>公司動態>>科技支撐缺位削弱國家投資效果
“現在的環境、生態工程動輒耗資幾十億元、上百億元,科技支撐都是完善的嗎?規劃都經過了專家周密的科學論證嗎?”
*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劉紀遠在接受《科學時報》記者采訪時指出,我國很多重大公益性工程項目由于科技支撐缺位,已經出現一系列弊病。劉紀遠同時指出,今年我國將會有大批資金用于科技創新和工業、農業、生態環境等領域中,如果在工程立項之初科技支撐繼續缺位,會影響國家大筆經費的投入效果。
近年來,我國上馬了一批重大公益性工程項目,例如天然林保護工程、退耕還林工程、退牧還草工程、京津風沙源區治理工程、三江源生態建設工程等,取得了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不過,劉紀遠表示,不少該類項目在立項過程中存在科技支撐缺位的現象。
“這些大的項目都會產生很多資源環境效應問題,實施前應把研究作透,才能判斷工程項目規劃中準備落實的措施是否科學,并且要考慮這些措施對長遠來說是否是科學的。”劉紀遠向記者介紹。
有鑒于此,國家科技支撐計劃于2006年由*、*正式啟動。針對國家農林、水利、環境、生態等公益性領域落實科學發展觀對科技支撐的迫切需求,該計劃安排了一批重大和重點科技支撐項目。
但實際上,我國許多耗資百億元的重大工程項目在設計論證階段得不到有效的科技支撐。很多項目在科技支撐不到位的情況下匆忙上馬,結果有的項目以簡單的規劃論證取代了必要的前期研究和規模化試驗,項目規劃缺少標本兼治的考慮和設計,導致實施方案治標不治本,實施成效難以達到預期,出現夭折、半途而廢甚至負面效應的例子。
“造成這類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于部門分割。”劉紀遠表示,科技支撐與項目實施之間存在著較嚴重的脫節現象,導致實施部門不知道本是什么,只能治標。
據悉,根據我國的現行機制,科技主管部門和基礎建設主管部門各司其職,*門難以在項目準備期作出前瞻性的部署,而負責工程實施的國家*、*、國家*等部門在工程項目中無權安排相應的科技支撐經費和工作,因此造成科技支撐缺位。
“這不是一個怪圈嗎?”劉紀遠說,“誰來負責科技支撐是否到位的問題?”
據記者了解,科技支撐計劃實施以來,*通過征集各部門和地方項目并給予立項支持的方式部分彌補了科技支撐缺位的問題,但這種方式的一大缺陷是:科技支撐不僅沒有前瞻性,反而落后幾年,本應起前瞻作用的科技支撐變成被動“補課”,科技支撐失去了在國民經濟中先行一步、發揮先導作用的意義。
“在*提出保持經濟平穩快速增長的一攬子計劃的形勢下,一批新的大型公益性工程項目即將上馬,迅速解決這類工程項目中的科技支撐部署問題顯得格外迫切。”劉紀遠說。
如何保證科技支撐先期到位?基礎設施建設部門和科技支撐部門應該如何配合?劉紀遠認為,必須有剛性機制;在部門平行的層次之上應有更高的約束條例來確認哪些項目需要先期執行科技支撐或伴行科技支撐。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科院院士常文瑞表示,如果科技支撐沒有跟上,國家為拉動經濟投入的經費可能會產生浪費。他呼吁科技界在確保國家經費有效使用的問題上為國家多出一些力,尤其是要保證一些重點項目科技支撐到位。
兩會期間,通過對國家農林、環境、生態等領域重大工程項目立項與實施過程中科技支撐工作的情況進行分析,科技界28組形成了一份集體提案——《關于在公益性重大工程項目中加強科技支撐工作的提案》。
他們建議,以*條例或文件的形式,對國家投資的重大公益性工程項目中科技支撐工作的基本要求,以及在工程項目經費預算中可以動用的科技支撐經費比例作出剛性的規定;同時建議*研究解決科技支撐工作落實的保證體制問題,建立有效的跨部門*和協調機構;另外,對正在實施和將于今年啟動實施的有關重大工程,建議國家制定補充管理辦法,解決由于項目主管部門無權在項目中安排科技支撐經費導致科技支撐缺位的難題。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化工機械設備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