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設備簡介
廢水處理設備采用的生物處理工藝,在總結外生活廢水處理裝置的運行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工程實踐,設計出一種可地埋設置的成套廢水處理裝置,集去除BOD5、COD、NH3-N于一身,具有性能穩定、處理效果好、投資省、自動化運行、維護操作方便、不占地表面積、不需蓋房、不需采暖保溫等優點。地面可種花種草,不影響周圍環境。
中文名廢水處理設備采用的生物處理工藝,設備特點為節省占地面積,處理標準總大腸菌群數每升不得大于5個,運用二次生物接觸氧化處理工藝。
二、工作原理
此裝置一般埋設于地表之下,運用二次生物接觸氧化處理工藝,它處理的效果全混合生物氧化池,對水質的適應度高,了水處理的穩定性。該設備在池中采用了新型彈性立體填料,對污水中的物質具有去除的功能。該設備通過氧化處理之后,產生的污泥量較少,需9天排放。為了避免放生菌滋生、傳播的現象發生,對水質進行深度處理。應用多的工藝有:紫外線 臭氧。需根據污水水質特點及排放量進行選擇。
三、設備特點
1、 該設備埋于地下地表面積可以作為綠化用地,為節省占地面積。
2、 污水一體化設備采用耐腐蝕、氧化材質制成,使用壽命長,為節省運行費用。
3、 通過生物接觸氧化池結合層層過濾、裝置,污水處理效果佳,解決菌傳播困擾。
4、 此設備脫臭效果好、產生的污泥量小,不會給環境造成其他污染危害。
5、 全自動控制系統,安裝損壞報警系統,人工看管,節省勞動力投入。
四、污水特點
污水的水質特點是含有大量的原體──菌、和寄生蟲卵。如結核污水,每升可檢出結核桿菌幾十萬至幾個。污水還含有劑、藥劑、試劑等多種化學物質。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手段的的污水還含有放射性物質。污水的水量與的性質、規模及所在地區的氣候等因素有關,按每張床計一般為每天2~1升。
污水處理主要是,即殺滅原體。常用的方法是化或用臭氧(見水的、廢水氧化處理法)。
排出的放射性廢水常用貯存衰減法處理。常用的放射性同位素如131碘,32磷,198金,24等是半衰期較短的同位素,因此可以將放射性污水貯存于地下衰變水池內,貯存時間為于半衰期,把放射性濃度降到容許排放的程度。如果放射性污水的濃度很低,水量很小,也可用稀釋法處理。
污水處理過程中排出的污泥按每張床計,每天平均為.7~1升,含水,含有污水中原體總量的7~,進行處理。方法有加熱、化學藥劑、γ射線等。加熱的熱源通常為蒸汽、電能或生物能(高溫堆肥),有的地區可以用太陽能。或者用焚燒法處理(見污泥焚燒)。化學藥劑可用漂、石灰 液或等。用漂或液時,用量約為污泥量的2 用堿劑時,污泥的pH值12后,保持半小時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