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1在线|亚洲/米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九九/五月婷婷基地

當前位置:化工機械設備網>新聞首頁>協會新聞

2024中德新能源、新材料及生物智造論壇圓滿召開

2024-12-02 11:41:35中國化工學會閱讀量:16371 我要評論


導讀:11月20日-21日,“2024中德新能源、新材料及生物智造論壇”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大學圓滿召開。

  2024年11月20日-21日,“2024中德新能源、新材料及生物智造論壇”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大學圓滿召開。本次論壇積極響應中國“雙碳”與歐洲“能源轉型”戰略目標,旨在促進中德(歐)之間新能源、新材料及生物智造等領域科研進展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并探討跨學科工程技術交叉研究以及產業化應用前景,由中國化工學會(CIESC)、西湖大學和中國旅德學者化學化工學會(GCCCD)聯合發起主辦,浙江省全省智能低碳生物合成重點實驗室和西湖大學合成生物學與生物制造中心共同承辦,協辦單位包括西湖大學未來產業研究中心、德中科技聯盟、CIESC-GCCCD中歐化工專家團。
 
大會主會場隆重開幕
 
  中國化工學會榮譽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資深委員曹湘洪與德國科學院工程院兩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馬普高分子所榮譽所長Klaus Müllen共同擔任榮譽大會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孫麗麗與德國工程院院士、西湖大學合成生物學與生物智造中心創始主任曾安平共同擔任大會主席。論壇邀請了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德國科學院和德國工程院10位院士、專家作大會報告,吸引了國際國內知名高校、研究機構及相關行業、產業界等23家單位的研究人員和專家等100余名代表參加,對中德兩國的科技創新、產業融合以及相關領域的可持續發展發揮了橋梁和平臺作用。
 
論壇參會代表合影
 
  11月21日上午開幕式上,榮譽大會主席、中國化工學會榮譽理事、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資深委員曹湘洪院士,大會主席曾安平院士,中國化工學會副秘書長胡杰,中國旅德學者化學化工學會理事長丁文進為大會致辭。
 
曹湘洪院士致開幕辭
 
曾安平院士致開幕辭
 
胡杰副秘書長致開幕辭
 
丁文進理事長致開幕辭
 
  開幕式后,論壇開啟了精彩的主會場學術特邀報告會環節,10位院士、專家圍繞新能源、新材料、可持續燃料和化學品、材料回收、低碳生物制造和納米技術等能源化工領域發展現狀及趨勢等前沿內容作了豐富多彩的學術報告。曾安平、Anke Weidenkaff、丁文進等院士專家分別主持了大會特邀報告會。
 
  德國工程院院士、達姆施塔特工業大學Anke Weidenkaff作了題為《Waste to Product: Materials for a Sustainable Circular Economy》的報告,她提到拓撲絕緣體和量子材料等創新材料的潛力,探索如何用如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可持續能源來替代化石燃料,開發比現有材料更環保的新材料,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Anke Weidenkaff院士作大會報告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孫麗麗作了題為《加快綠色氫能與石化融合的創新發展》報告,她介紹了我國氫能等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并強調如何將新能源與石化產業更好地結合起來,實現一體化發展,是當前新能源發展面臨的主要挑戰。而作為兩者之間的紐帶,綠色氫能亟需與傳統化工工藝進行整合與協同發展。
 
孫麗麗院士作大會報告
 
  歐洲科學院院士、德國科學院與工程院兩院院士、德累斯頓工業大學馮新亮作了題為《Building a Sustainable Future with Organic 2D Crystals》的報告,重點介紹了MXenes等有機二維晶體的前沿進展與在新能源、新材料領域的應用發展,對于有機2D晶體材料來說,很難實現兩個不同維度的可控聚合,多年來其發展也相對較少,他提出一種表面活性劑-單層輔助界面合成(SMAIS)方法,可達到原子/分子水平上的結構編程。
 
馮新亮院士作大會報告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學校長譚天偉作了題為《Renewable Energy-Driven Biological Carbon Fixation for the Synthesis of Fuels and Chemicals》,當前,我國化學品和材料生產的原料仍主要依賴石油,如果將原料更換為生物基來源則能夠實現從源頭上減少碳排放,他介紹了可再生能源在驅動生物固碳合成燃料和化學品(第三代生物制造技術)方向的相關研究進展,同時強調了綠色生物制造在能源、材料、醫藥和食品領域的應用是創造可持續發展未來的重要方向。
 
譚天偉院士作大會報告
 
  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可持續燃料首席科學家Roland Dittmeyer作了題為《Modular Technologies for Decentralized Power-to-X Applications》的報告,介紹了由風、光等可再生能源電力來驅動電解水制氫,進而通過捕獲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來生產出烴等其他碳氫化合物可持續燃料的技術,該技術清潔低碳,利用微過程工程等創新技術通過模塊化使得分布式系統的運行、工程集成可以變得更為靈活。
 
Roland Dittmeyer教授作大會報告
 
  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衢州研究院、工業技術轉化研究院院長任其龍作了題為《分子辨識分離工程進展》的報告,他提出了分子辨識分離工程是現今化工分離過程領域的新范式,以“分子-介質”相互作用精準調控和高效分離材料創制為核心,開展創新吸附、萃取、膜分離等工藝流程。針對高選擇性、高通量,高傳質效率,材料可控制備等關鍵科學問題,開發了一系列結構相似雜質/痕量雜質分子辨識分離關鍵技術與新工藝。
 
任其龍院士作大會報告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石油大學重質油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徐春明作了題為《雙碳背景下能源化工機遇與挑戰》的報告,重點分析了雙碳戰略下能源化工從轉型升級、分子管理、節能減排等方面的高質量發展進展與關鍵科學問題,介紹了CCSU、氫能的產業鏈及產業化應用、綠電驅動的化工過程及產業化應用、儲能等前沿研究。
 
徐春明院士作大會報告
 
  德國工程院院士、勃蘭登堡工業大學Ehrenfried Zschech作了題為《X-ray Microscopy at Electrochemical Systems for Sustainable Energy Technologies》的報告,他介紹了高分辨率X射線斷層掃描技術(CT)無損3D成像、幾何特征檢測、材料微觀結構分析及缺陷無損評估等方面在能源存儲與轉換材料及微電子領域的應用,并分析了當前的技術局限以及未來的發展前景,為新型材料的設計和深入研究材料老化與降解機制開辟了新的方向。
 
Ehrenfried Zschech院士作大會報告
 
  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中國能建中電工程華北院總工程師孫永斌作了題為《發展綠色氫基燃料 打造能源新質生產力》的報告,分析了綠色甲醇及綠色航油等氫基燃料在國際國內需求、國家政策、市場動態和主要挑戰等行業背景,介紹了中電工程在突破生物質氣化技術、電氫碳系統耦合技術、產品認證等關鍵難點難題的進展,致力于推動和提升我國綠色氫基燃料產業化技術創新和行業競爭力。
 
孫永斌教授級高工作大會報告
 
  歐洲科學院院士、德國兩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馬普高分子所Klaus Müllen作了題為《Carbon Nanostructures as Functional Multitalents – from Energy Storage to Quantum Technology and Biomedicine》的報告,重點介紹分享了在碳納米材料、共軛高分子、納米石墨烯及表面化學等前沿交叉領域的研究成果,及其在能量儲存、量子技術和生物醫學的應用進展。
 
Klaus Müllen院士作大會報告
 
  11月20日下午,大會邀請參會院士、專家代表召開了中德專家圓桌會議,聚焦中國“雙碳”和德國能源轉型戰略目標、科技要點及能源化工行業的創新發展路徑進行了深入探討,通過技術交流與合作,將進一步深化中德兩國的經貿關系,促進雙方在高科技產業的共同發展,實現經濟的互利共贏。
 
分會場報告人報告交流中
 
  11月21日下午,本次論壇設立了生物智造、新能源、新材料3個分會場為能源化工、生物低碳、納米技術等行業的科技專家們提供了學術交流平臺,內容豐富、精彩不斷。旨在促進新能源、新材料及生物智造等領域科研進展的交流,進一步促進前沿科技領域的合作,推動全球科技進步。
 
  大會閉幕式上,孫麗麗院士、Anke Weidenkaff院士和德國兩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Klaus Müllen分別共同致閉幕辭,大會圓滿實現了凝聚新能源、新材料及生物智造領域前沿創新智慧的交流合作目標,為推動原始創新、協同創新和產業創新提供了堅實支撐,助力新質生產力的加速發展。促進了前沿交叉科技新技術的交流與傳播,為新能源、新材料及生物智造領域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推動了產學研用的深度融合,加速前沿科技成果向產業化的轉化;增強了行業創新意識,激發了創新活力,為綠色能源化工領域的可持續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
 
孫麗麗院士致閉幕辭
 
Klaus Müllen院士致閉幕辭
 
曾安平院士主持閉幕式并致辭
 
  論壇最后,曾安平院士為獲獎Poster作者頒獎并致辭,同時展望下一屆大會,希望在各方各界共同的努力下,科技創新之路更加精彩,更加成功,繼續推動中德在高科技產業的深度合作,促進雙方在關鍵領域的共同發展,實現互利共贏。大家共同攜手,為推動全球科技進步和經濟繁榮貢獻力量,開創綠色能源化工、低碳生物智造科技創新的美好未來!
 
大會學術委員會、組織委員會全體工作人員合影留念
 
版權與免責聲明:1.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機械設備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興旺寶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機械設備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化工機械設備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全部評論

昵稱 驗證碼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您還可以輸入200個字符)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

相關新聞
推薦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