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來,成都市按照“天地融合、資源共享、全面覆蓋、服務監管”的理念,系統謀劃、科學推進生態質量監測網絡建設,在生態質量地面綜合監測站規劃布局和建設、生態質量監測隊伍建設、水生態監測等工作中取得進展。
一是科學謀劃網絡建設。2022年,成都市以中分辨率土地利用及植被覆蓋數據為基礎,采用優于2米和8米分辨率衛星影像進行解譯,提取成都市土地利用/植被覆蓋信息,并根據生態服務功能、生態敏感性進行綜合評價,完成了生態功能區劃分。在此基礎上,按照“一中心、分系統、多站點”的方式開展,以大熊貓國家公園龍源森林生態質量綜合監測站為中心,開展生態質量監測站和地面監測網絡建設,規劃建設涵蓋森林、濕地、農田、城市等主要生態系統的12個生態質量監測站。
目前成都市規劃的生態監測站分為基礎站點、專項站點和綜合站點3類。基礎站點主要提供工作人員生活保障和設備倉儲保障功能,專項站點在基礎站點的基礎上增加專項實驗條件保障、辦公條件保障和成果展示保障等,綜合站點則在專項站點的基礎上增加科研科普、會議交流和標本展示存放等功能。成都市現已啟動包括國家生態綜合監測站在內的6個地面監測站建設。紫坪鋪站已完成基礎設施建設,龍門山站、蒲江站、溫江站、天臺山站正在開展建設,預計2023年底投入使用。
二是強化隊伍建設。為培養和儲備生態質量監測領域的專業人才,加快形成成都市生態質量監測能力,經市生態環境局批準,由四川省成都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站牽頭,在全市生態監測系統招募相關專業背景人員組建成立了一支年齡層次合理,有豐富環境監測工作基礎和經驗,能勝任野外采樣及調查,愿意長期從事生態質量監測工作的成都市生態質量監測隊伍。
隊伍由四川省成都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站統一負責管理,組織參加長期、系統培訓和實踐,參與開展例行業務工作和科研工作。隊伍首批入選40人,分為遙感監測、水生態監測、生物多樣性監測、實驗分析(含EDNA測試)、生態質量監測站運維和綜合保障等6個工作小組。經過兩年的培養,隊員已基本形成水生態和生態質量樣地現場監測能力,并在水生生物、植物群落、鳥類、遙感監測等方面,涌現出一批表現突出的專業人才。
三是工作初見成效。2022年,成都市在全省率先啟動了岷沱江流域河湖水生態試點監測,共設置23個監測點位,監測項目包括生境調查、著生藻類、浮游生物、水生植物和底棲動物調查。截至目前已開展了3輪調查,對成都市岷沱江流域水生態本底有了初步認識,并發現藍吻鳑鲏、四川吻蝦虎魚、成都馬口魚、稀有鮈鯽等成都土著魚和珍稀保護魚類。2023年,成都市以2022年土地利用及植被覆蓋數據為基礎,采用2米分辨率衛星影像進行解譯,首次完成覆蓋整個成都市的2022-2023年土地利用/植被覆蓋動態變化解譯,形成成都市生態質量監測基礎資料。按照監測工作方案要求,四川省成都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站組織生態質量監測隊伍完成了46塊生態質量樣地現場核查和監測工作,涉及森林、農田、水體和城鄉綠地4種類型,涵蓋彭州市、都江堰市、邛崍市等16個區(市)縣,主要監測內容為植物群落和哺乳類、鳥類、蝶類、兩棲類等指示生物類群。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基礎上,四川省成都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站主動作為,聯合四川省生態環境監測總站承擔了包括全省49個長江流域水生態考核點位的水生態調查監測工作和四川省生態質量樣地地面監測質量控制、監督工作。
下一步,四川省成都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站將在現有網絡的基礎上,結合監督管理和考核需求,規劃布設以原生功能群種和指示生物類群為核心監測要素的地面監測點位120個,布設覆蓋成都市主要流域的水生態監測點位100個,進一步完善成都市生態質量樣地監測和水生態監測網絡,加快實現成都市生態質量監測網絡“一中心、分系統、多站點”布局。同時,積極推動生態遙感、環境DNA等新技術和天、空、地協同監測工作模式的示范落地,從技術上解決成都市生態質量監測工作難點,為成都市生態質量監管管理做好支撐,講好成都市生態文明故事。
供稿 | 四川省成都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站
原標題:地方擷英 | 科學謀劃 扎實推進 成都市生態質量綜合監測網絡建設初見成效
版權與免責聲明:1.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機械設備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興旺寶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機械設備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化工機械設備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相關新聞
-
6月4日至6日的2025上海環境監測展(暨上海儀器儀表展),已經準備好,構筑全面、高端、智能的商貿對接橋梁,攜業界同仁共繪環境監測數智化新圖景!
- 2023-09-06 13:38:56
- 14321
-
修訂后的《檢驗檢測機構監督管理辦法》近日正式發布,明確對未經檢測出報告、替檢漏檢、篡改數據、偽造結果等出具虛假檢驗檢測報告的行為,罰款上限提高至十萬元。
- 2023-09-06 13:38:56
- 16971
-
生態環境部:AI技術助力監測數智化轉型 多項創新應用成效顯著
生態環境部3月26日新聞發布會透露,我國生態環境監測正加速數智化轉型,AI技術應用成效顯著。- 2023-09-06 13:38:56
- 13791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