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機械設備網 一周看點】第二輪第五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深入一線、深入現場,查實了一批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核實了一批不作為、慢作為,不擔當、不碰硬,甚至敷衍應對、弄虛作假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為發揮警示作用,切實推動問題整改,現對第二批4個典型案例進行集中公開通報。
黑龍江森工集團沾河公司保護森林不力,小興安嶺林地大面積被毀;貴州省黔南州羅甸縣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違法問題突出,生態破壞嚴重;陜西榆林蘭炭行業淘汰落后不力,違規建設多發,環境問題突出;寧夏中衛中寧縣北部山區非法采礦問題突出,嚴重破壞生態環境。
隨著社會對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傳感器作為環境保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關鍵元器件,其相關產業地位在我國逐年升高。如今,隨著環境治理的持續深入以及環保熱潮地不斷升溫,國內外傳感器企業紛紛進軍環保領域,環境監測傳感器市場爆發指日可待。
從技術角度講,傳感器是指具有信息采集功能的基礎性功能器件,主要包括:光電、紅外、力敏、生物等傳感器。而傳感器材料則是指對聲、光、電、磁、熱等信號的微小變化反映出高靈敏應答的功能材料,以及制造傳感器所需的結構材料,主要包括:半導體、金屬、復合材料等。
傳感器技術及其產業具有技術密集、多技術協同、行業滲透力強、跨界融合度高、產業集中度低等特征;傳感器產品具有品種多、批量小、結構復雜、技術指標分散、參數跨度大、精度要求高、應用領域廣泛等特點;傳感器材料與器件則具有一致性和穩定性,以及技術基礎性和協同性要求高等特性。
在傳感器技術領域,我國受限于整體發展水平、技術實力、人才積累等因素,已與歐美等國家形成了“代差”,我國傳感器技術追趕尤為迫切。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環境監測領域對傳感器設備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具體來說,新一代環境監測設備需要往以下幾個方向去發展:
1、零功耗
在龐大的物聯網傳感器節點中,數個月更換一次電池是不現實的。“零功耗”傳感器平時可將搭配的電路、通信等系統徹底關閉,且自身不需要消耗電能也可維持對外界刺激的敏感。當接收到外界的變化“事件”時(如車輛經過、有害氣體泄漏、出現特定光譜等),才將后端的電路等接通,實現真正的“零功耗”環境監測。
2、無線按需連接
物聯網無線傳感節點的另一大能耗來自無線通信。因此,利用新的材料和器件,實現無線按需連接,平時整個通訊系統徹底關斷,在需要的時候成功喚醒,是未來無線傳感器發展的重要方向。
3、多維信息集成
即開發可同時對單個應用場景的多個參量進行測量,并將采集到的多維度的數據經過邊緣計算等方式進行處理,輸出與應用場景強相關的結果的,具有多傳感器融合和系統集成特點的新型傳感器,以實現單個傳感器對多維信息的感知能力,實現感知端邊緣的算、存、傳一體,提高對應用場景和環境的適應性,提升可靠性。
4、網絡協議與集成化
未來傳感器需要建立在統一的材料工藝平臺上,形成傳感器的協同設計,經過統一的材料平臺一次加工完成。還可與現有CMOS工藝兼容,形成網絡協議化的多個傳感器、多個信號讀取電路的單芯片集成,極大地提高傳感器的集成度。
5、特殊應用的傳感器
包括針對特殊環境的生理信號采集傳感器,針對特殊應用需具有透明、柔韌、延展、可彎曲、可穿戴等特點的傳感器。
6、多感知功能傳感器
傳感器已由對力、熱、聲、電、磁等單一維度物理量感知,擴展到對氣體、液體、紅外等信息的新型感知功能,未來將出現可以對人皮膚的熱、疼痛、濕度、觸覺等感知的傳感器。
7、智能化
將多種傳感功能與數據處理、存儲、雙向通信等功能集一體,全部或部分實現傳感器的自動控制、自動檢測、自動分析、自動診斷等功能。智能化的另一個方向是軟傳感技術,即智能傳感器與人工智能相結合。
資料來源:新浪、建大仁科
原標題:環境保護意識增強 監測傳感器應運而生
版權與免責聲明:1.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機械設備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興旺寶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機械設備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化工機械設備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相關新聞
-
生態環境部:AI技術助力監測數智化轉型 多項創新應用成效顯著
生態環境部3月26日新聞發布會透露,我國生態環境監測正加速數智化轉型,AI技術應用成效顯著。- 2021-12-23 10:26:49
- 4319
-
《江蘇省新污染物監測方法作業指導書(2024年版)》(試行)正式發布
《江蘇省新污染物監測方法作業指導書(2024年版)》(試行)近日發布,涵蓋10個水質監測方法,包括抗生素、烷基酚、有機氯農藥、多溴二苯醚、多氯聯苯、得克隆、五氯酚、六溴環十二烷、紫外吸收劑和有機磷酸酯等共計10大類125種目標物。- 2021-12-23 10:26:49
- 5957
-
近日,江西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組織建井單位在九江市都昌縣左里鎮中心小學啟動了地下水省網第一口監測井的建設,這標志著江西省地下水環境保護進入系統化、精細化管理新階段。
- 2021-12-23 10:26:49
- 7654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