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機械設備網 市場分析】老齡化加劇、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臺,給醫藥行業未來的發展帶來了紅利期,但行業也面臨著大浪淘沙的局面。業內認為,中國只有一部分巨頭藥企有能力做創新藥,其他大部分藥企只能專注于仿制藥,隨著集采常態化、醫保等政策的推進,藥品質量要求不斷提高,藥品價格下降也成趨勢,在此過程中將會淘汰一批企業,“中國不需要5000家制藥企業,美國也就五六百家,中國2000家足夠,甚至可以再少點。”
在醫藥行業大浪淘沙下,其上游的制藥設備行業無疑也會受到影響,例如伴隨著藥廠數量減少,設備的整體需求量也會下降,與此同時,設備的質量要求、廠商的服務水平等方面都會面臨新挑戰。
一方面,藥企逐漸向創新方向轉型,無論是做創新藥還是高質量仿制藥,對于設備的要求將不斷提升,高端制藥裝備行業有望迎來機遇。需要看到的是,目前我國的藥機產品仍以中低端水平為主,在高端藥機領域普遍缺乏具有競爭力產品和國產供應商,而進口供應商由于技術經驗豐富、產品品牌優勢大、產品性能水平高等因素,在國內高端制藥裝備市場占據較大的比重,部分高端進口產品甚至處于壟斷地位。
另一方面,醫藥企業面臨著產能擴張、成本攀升等方面的挑戰,傳統的設備已經難以滿足藥企的生產需求,需要順應自動化、集成化、信息化等新趨勢加快設備的升級,同時從單一的設備供應商向技術方案解決商轉型。在此過程中,不具備資金、技術、人才能力的中小企業可能會被淘汰出局,而藥機巨頭企業有望獲得發展契機,行業集中度或進一步提升。
那么,新形勢下的藥機企業該何去何從呢?分析認為有幾個方向。在高端藥機行業迎來發展機遇的背景下,國產企業應積極抓住契機,了解國內外新技術、新理念,朝著自動化、集成化、信息化等方向轉型升級,加快國產替代的步伐。當前,我國也出臺一系列政策支持國產高端設備的發展,例如十四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中提到,在高端裝備制造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部署一批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努力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技術,加快關鍵零部件國產化替代。
同時國產藥機企業也需要“取長補短”,與進口設備相比,國產企業的優勢在于價格更實惠、維修方便、交付時間也更短。在這些優勢基礎上,國產藥機企業再進行“補短”。例如在核心技術上,需要加強技術研發投入,打造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核心技術和產品。針對國產藥機企業研發資金短缺問題,我國對于高技術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的研發支持也在不斷提高。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共投入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22143.6億元,比上年增加2465.7億元,增長12.5%;再比如,在人才上,加大人才隊伍建設,重視人才的培養,可以通過提高藥機人才的福利、薪資待遇等,引入并留住高層次人才,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儲備后蓄力量。
原標題:未來醫藥行業大浪淘沙下,上游藥機業該何去何從?
版權與免責聲明:1.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機械設備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興旺寶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機械設備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化工機械設備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相關新聞
-
上市公司公開信息顯示,包括睿智醫藥、海翔藥業、美年健康、藍帆醫療、光正眼科、吉林敖東、億帆醫藥等至少10家以上藥企趕上了2022年半年報披露“末班車”。
- 2021-08-16 08:40:27
- 4334
-
8月23日,有10余家藥企揭曉了半年度業績,包括微芯生物、海正藥業、天新藥業、通策醫療、九州通、美迪西、圣濟堂、三友醫療、拱東醫療、威爾藥業、威高骨科等。
- 2021-08-16 08:40:27
- 3806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