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化工機械設備網 市場分析】隨著國家對于環保的重視度不斷飆升,我國環保產業無疑是近年來熱的焦點之一。環保投資盛宴席卷而來,而伴隨著這些機遇與發展,問題也接踵而至。
環保產業發展機遇頻出 問題接踵而至
環境健康有望孕育新興支柱產業
從嚴從緊的環境政策不只利于本體產業的調整升級,也有利于新興環保產業的增長,孕育越來越多的環保企業。
自2012年以來,節能環保產業就被寄予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甚至是支柱產業的期望。產業、企業的表現也正在堅定各方信心。
對此,*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深有體會:以前總有擔心,覺得環保標準、政策太嚴,可能會對整個產業打擊太大。實踐表明,從嚴從緊的環境政策不只利于本體產業的調整升級,也有利于新興環保產業的增長,孕育越來越多的環保企業。“下一步,應更有決心,去制訂更加嚴格的政策體系。”
在不少專家看來,隨著公眾對環境健康的重視和關注,其需求可能會真正孕育出一個支柱產業的規模。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與合作中心副主任徐華清覺得節能加環保,完全有可能成為未來的支柱產業。“再向下延伸,環境健康產業也有可能成長為新興產業。”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院長、教授馬中則拿國內公眾對健康飲用水日益增長的需求佐證這一觀點。
據他介紹,近年來,飲用水包括飲水機在內的全行業一直保持兩位數的增長。其中,5元一瓶以上的水市場增長速度快。“數字體現需求。飲用水只占生活用水的1/10,國人為了這1/10的水年花費千億元,甚至可能超過每年水環境治理的投入。”
雙層重視
環保部部長陳吉寧表示,環保是當前和今后拉動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推動力,未來幾年環保投資需求非常大,在8萬億~10萬億元,而且這項投資沒有重復建設,可以*受益。
政策層面:2014年5月,*印發《2014年-2015年節能減排低碳發展行動方案》,預計到2015年,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將達到4.5萬億元,成為國民經濟新的支柱產業。數據顯示,中國節能環保產業已吸收3000萬人就業。
經濟層面:陳吉寧表示,今后工作重心之一就是精心編制好環保“十三五”規劃。緊緊抓住改善環境質量這個核心,實施質量和總量雙管控,加強和完善環境監測體系建設,科學決策、系統治污,重點要攻克大氣、水體、土壤污染防治。
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加速成為支柱產業
中國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發展階段,*能源需求仍將不斷增加,節能減排壓力巨大,因此各級政府高度重視節能減排工作。2012年,中國環保投資達到8000多億元,環保投資占GDP的比例為1.59%;國內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達2.8萬億元,較2008年翻一番,年復合增長率達到30%。
“2013中國環保上市公司峰會”發布的報告顯示,我國環保產業中,水處理行業中生活污水處理整體起步較早、市場發展比較成熟,但在工業廢水處理方面仍需進一步擴大市場;大氣治理行業雖已具有一定規模,但專業化程度需加強。
《“十二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到2015年,國內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將達4.5萬億元,年均增長15%以上。其中,節能服務業總產值可突破3000億元;產業廢物循環利用市場空間巨大;城鎮污水垃圾、脫硫脫硝設施建設投資可超過8000億元,環境服務總產值將達5000億元。
環保產業發展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
一是環保產業各個門類之間發展不夠均衡。水污染防治、大氣污染防治、噪聲污染防治和固體廢物處理處置領域整體發展相對較快,但土壤與地下水污染防治發展較滯后;市政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領域發展相對成熟,但工業廢水處理、農村污染防治、重金屬污染防治等領域發展還不充分。特別是土壤與地下水污染防治、資源循環利用及節能等方面的技術水平與*進水平差距較大,而且缺乏實踐經驗;一些關鍵材料和設備的加工制造水平與*進水平差距明顯,如水處理膜材料和膜組件、布袋除塵濾料、脫硝催化劑載體(納米級)等方面都還存在著不小差距。
二是對于環保核心技術研發,我國尚未建立政府引導、市場競爭的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機制,以企業為主體、以需求為導向、產學研有機結合的環保技術創新體系建設進展遲緩。環保產業是技術密集型產業,目前卻陷入了技術儲備、技術力量不足的窘境。
三是我國環保產業存在監管不力、市場無序的現象,尚未建立起公平競爭、誠信經營的市場氛圍。地方保護和行業壟斷仍然存在,影響了全國統一開放市場的形成。
為了促進環保產業健康發展,我國應有針對性地解決這些問題。建議:完善國家環保產業的發展協調機制,確保國家有關支持環保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落到實處;完善國家環境標準體系建設,充分發揮環境標準對環保產業的作用;嚴格市場監管,破除地方保護和行業壟斷,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堅決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提升環保裝備的技術水平,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廣轉化;進一步健全政府采購政策,加大政府購買環境服務和環境產品的力度,積極環保產業發展;切實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建立國家環保產業政策實施效果的第三方評估機制,暢通民間的政策咨詢與政策評估渠道;加強在環保產業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加快引進適合國情的環保產品和環保技術。
環保產業發展機遇頻出 問題接踵而至
環境健康有望孕育新興支柱產業
從嚴從緊的環境政策不只利于本體產業的調整升級,也有利于新興環保產業的增長,孕育越來越多的環保企業。
自2012年以來,節能環保產業就被寄予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甚至是支柱產業的期望。產業、企業的表現也正在堅定各方信心。
對此,*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深有體會:以前總有擔心,覺得環保標準、政策太嚴,可能會對整個產業打擊太大。實踐表明,從嚴從緊的環境政策不只利于本體產業的調整升級,也有利于新興環保產業的增長,孕育越來越多的環保企業。“下一步,應更有決心,去制訂更加嚴格的政策體系。”
在不少專家看來,隨著公眾對環境健康的重視和關注,其需求可能會真正孕育出一個支柱產業的規模。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與合作中心副主任徐華清覺得節能加環保,完全有可能成為未來的支柱產業。“再向下延伸,環境健康產業也有可能成長為新興產業。”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院長、教授馬中則拿國內公眾對健康飲用水日益增長的需求佐證這一觀點。
據他介紹,近年來,飲用水包括飲水機在內的全行業一直保持兩位數的增長。其中,5元一瓶以上的水市場增長速度快。“數字體現需求。飲用水只占生活用水的1/10,國人為了這1/10的水年花費千億元,甚至可能超過每年水環境治理的投入。”
雙層重視
環保部部長陳吉寧表示,環保是當前和今后拉動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推動力,未來幾年環保投資需求非常大,在8萬億~10萬億元,而且這項投資沒有重復建設,可以*受益。
政策層面:2014年5月,*印發《2014年-2015年節能減排低碳發展行動方案》,預計到2015年,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將達到4.5萬億元,成為國民經濟新的支柱產業。數據顯示,中國節能環保產業已吸收3000萬人就業。
經濟層面:陳吉寧表示,今后工作重心之一就是精心編制好環保“十三五”規劃。緊緊抓住改善環境質量這個核心,實施質量和總量雙管控,加強和完善環境監測體系建設,科學決策、系統治污,重點要攻克大氣、水體、土壤污染防治。
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加速成為支柱產業
中國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發展階段,*能源需求仍將不斷增加,節能減排壓力巨大,因此各級政府高度重視節能減排工作。2012年,中國環保投資達到8000多億元,環保投資占GDP的比例為1.59%;國內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達2.8萬億元,較2008年翻一番,年復合增長率達到30%。
“2013中國環保上市公司峰會”發布的報告顯示,我國環保產業中,水處理行業中生活污水處理整體起步較早、市場發展比較成熟,但在工業廢水處理方面仍需進一步擴大市場;大氣治理行業雖已具有一定規模,但專業化程度需加強。
《“十二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到2015年,國內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將達4.5萬億元,年均增長15%以上。其中,節能服務業總產值可突破3000億元;產業廢物循環利用市場空間巨大;城鎮污水垃圾、脫硫脫硝設施建設投資可超過8000億元,環境服務總產值將達5000億元。
環保產業發展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
一是環保產業各個門類之間發展不夠均衡。水污染防治、大氣污染防治、噪聲污染防治和固體廢物處理處置領域整體發展相對較快,但土壤與地下水污染防治發展較滯后;市政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領域發展相對成熟,但工業廢水處理、農村污染防治、重金屬污染防治等領域發展還不充分。特別是土壤與地下水污染防治、資源循環利用及節能等方面的技術水平與*進水平差距較大,而且缺乏實踐經驗;一些關鍵材料和設備的加工制造水平與*進水平差距明顯,如水處理膜材料和膜組件、布袋除塵濾料、脫硝催化劑載體(納米級)等方面都還存在著不小差距。
二是對于環保核心技術研發,我國尚未建立政府引導、市場競爭的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機制,以企業為主體、以需求為導向、產學研有機結合的環保技術創新體系建設進展遲緩。環保產業是技術密集型產業,目前卻陷入了技術儲備、技術力量不足的窘境。
三是我國環保產業存在監管不力、市場無序的現象,尚未建立起公平競爭、誠信經營的市場氛圍。地方保護和行業壟斷仍然存在,影響了全國統一開放市場的形成。
為了促進環保產業健康發展,我國應有針對性地解決這些問題。建議:完善國家環保產業的發展協調機制,確保國家有關支持環保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落到實處;完善國家環境標準體系建設,充分發揮環境標準對環保產業的作用;嚴格市場監管,破除地方保護和行業壟斷,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堅決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提升環保裝備的技術水平,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廣轉化;進一步健全政府采購政策,加大政府購買環境服務和環境產品的力度,積極環保產業發展;切實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建立國家環保產業政策實施效果的第三方評估機制,暢通民間的政策咨詢與政策評估渠道;加強在環保產業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加快引進適合國情的環保產品和環保技術。
版權與免責聲明:1.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機械設備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興旺寶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機械設備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化工機械設備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相關新聞
-
有專家認為,環保產業是繼“知識產業”之后的“第五產業”。尤其是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中國綜合國力顯著增強,環境保護投入不斷增加,環保產業的比重越來越大。預計未來三年,中國節能環保產業投資將會增大,節能環保產業仍將保持高速發展。
- 2015-03-24 11:32:35
- 1147
-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環保政策頂層設計將出,細分產業政策落地,公用事業價格改革實質性推動。而*對各級政府的環保考核趨嚴,倒逼環保投資落地,PPP、第三方環境服務、綜合環境服務商崛起。環保產業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
- 2015-03-24 11:32:35
- 2113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