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當我們還在編織能源互聯網的美好夢想時,移動能源的大潮已經滾滾而來。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與科學技術的加速發展,傳統能源結構和能源利用方式呈現出移動互聯趨勢,發生著顛覆性的轉變。
【中國化工機械設備網 編輯視點】當我們還在編織能源互聯網的美好夢想時,移動能源的大潮已經滾滾而來。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與科學技術的加速發展,傳統能源結構和能源利用方式呈現出移動互聯趨勢,發生著顛覆性的轉變。
移動能源時代來臨 說走就走不是夢
移動能源基礎作用
移動能源是以可移動的分布式發電技術為基礎,通過和儲能、控制、信息通信等技術的有機結合,實現能源的可移動、全天候、率供應。移動能源是能源利用方式的一場革命,就是用薄膜發電隨時隨地提供能源。如今,人們通過移動互聯網,可以隨時隨地搜索信息、交友聊天、在線娛樂、購物消費;移動能源時代,太陽能薄膜發電技術可為人們隨時隨地提供能源,實現能源的無處不在。
薄膜發電將移動能源時代
伴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能源結構逐步從傳統的化石能源過渡到新興的可再生能源。在即將到來的移動能源時代,薄膜發電將移動能源時代。
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河君認為,薄膜發電,就是讓人類像綠色植物一樣直接利用陽光,薄膜發電可以理解為“人造葉綠素”。薄膜發電本質上讓人類進入移動能源時代。薄膜發電技術具有柔性可彎曲、質量輕、弱光性好、顏色可調、形狀可塑等優勢,可廣泛應用于分布式發電、移動3C產品、可穿戴設備以及太陽能全動力汽車、太陽能無人機、衛星等各種領域。
李河君踐行的薄膜光伏發電技術,其變革性意義主要在于,為人類因移動互聯網的普及而進入移動能源時代所提供的可移動、智能化、網絡化的解決方案。這表現在兩個方面:
其一,在李河君看來,人類6500萬年以來,都是通過燒煤、燒油、燒木材取得一瓦兩瓦的能量,其間還伴隨著大量二氧化碳和有毒氣體的排放。隨著傳統化石能源儲量的不斷減少,環境壓力在不斷增大。將太陽光能直接地、零排放地轉化為電能,正是薄膜光伏發電的強項。
另一方面,正如我國近年來頻發的霧霾所催生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那樣,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移動能源供應將產生巨大需求,這促使傳統能源結構和能源利用方式必然發生變革。
薄膜發電技術讓能源供應無處不在
薄膜發電是一場能源利用觀念的革命,該技術可以應用在每一棟建筑、每一輛車、每一個個人身上,穿的衣服、戴的帽子、背著的包都可以是一個移動的太陽能電站,是人類擺脫集中式能源供給方式,能源將無處不在。薄膜發電還是一場道德高地高的商業模式的革命,人類從通過燃燒取得能源,變成非燃燒方式直接把光能轉變為電能,實現人類利用能源零排放。
便攜式電子設備和電動汽車兩大新興產業的迅猛發展,產生了對移動能源的巨大需求。預計到今年底,智能手機用戶將會突破17億,中國用戶將會突破5億。到2020年,預計90%的人口都會擁有一部智能手機,超過60億部。據測算,每個智能手機一年的電力消費量大約是12度電,17億個智能手機一年的總用電量超過200億度電,相當于三峽電站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年發電量,而電動汽車對電力的需求更高。傳統集中式能源供應無法滿足人類日益增漲的移動能源供給需求,漢能認為,以可移動、智能化、網絡化為特征的太陽能薄膜發電技術將成為移動能源時代的佳解決方案。
薄膜能成為未來主宰嗎?
在我國7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與太陽能薄膜有關的就有5個,而其直接拉動的產業則多達85個。國家*《太陽能發電科技“十二五”專項規劃》中提到,在“十二五”末,要實現銅銦鎵硒電池薄膜組件在中國太陽能發電時長的商業化應用。可以說,這項技術既涉及環保民生,更涉及國家能源獨立于能源安全。
從市場來看,薄膜化、柔性化將是太陽能發電產業未來發展的總趨勢。而對于我國光伏行業來說,如何盡快實現我國太陽能產業從晶硅到薄膜的戰略升級,保持我國在薄膜太陽能領域的地位,加快薄膜太陽能產業的發展,實現由光伏制造大國向研發制造強國的轉變,對于形成“新常態”下中國經濟新的增長極意義重大。
雖然前景燦爛,但薄膜發電技術要終使人們步入移動能源時代,其中的路還很長。主要的攔路虎還是成本問題。盡管我國薄膜發電技術在轉化效率方面進步明顯,但在有效降低成本方面方法不多。分析人士認為,國家應該給予該技術培育以更多支持,因為技術進步、轉化率提高是促進薄膜太陽能產業發展的內在動因,而這需要產學研三方真正地融合,以終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移動能源時代來臨 說走就走不是夢
移動能源基礎作用
移動能源是以可移動的分布式發電技術為基礎,通過和儲能、控制、信息通信等技術的有機結合,實現能源的可移動、全天候、率供應。移動能源是能源利用方式的一場革命,就是用薄膜發電隨時隨地提供能源。如今,人們通過移動互聯網,可以隨時隨地搜索信息、交友聊天、在線娛樂、購物消費;移動能源時代,太陽能薄膜發電技術可為人們隨時隨地提供能源,實現能源的無處不在。
薄膜發電將移動能源時代
伴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能源結構逐步從傳統的化石能源過渡到新興的可再生能源。在即將到來的移動能源時代,薄膜發電將移動能源時代。
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河君認為,薄膜發電,就是讓人類像綠色植物一樣直接利用陽光,薄膜發電可以理解為“人造葉綠素”。薄膜發電本質上讓人類進入移動能源時代。薄膜發電技術具有柔性可彎曲、質量輕、弱光性好、顏色可調、形狀可塑等優勢,可廣泛應用于分布式發電、移動3C產品、可穿戴設備以及太陽能全動力汽車、太陽能無人機、衛星等各種領域。
李河君踐行的薄膜光伏發電技術,其變革性意義主要在于,為人類因移動互聯網的普及而進入移動能源時代所提供的可移動、智能化、網絡化的解決方案。這表現在兩個方面:
其一,在李河君看來,人類6500萬年以來,都是通過燒煤、燒油、燒木材取得一瓦兩瓦的能量,其間還伴隨著大量二氧化碳和有毒氣體的排放。隨著傳統化石能源儲量的不斷減少,環境壓力在不斷增大。將太陽光能直接地、零排放地轉化為電能,正是薄膜光伏發電的強項。
另一方面,正如我國近年來頻發的霧霾所催生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那樣,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移動能源供應將產生巨大需求,這促使傳統能源結構和能源利用方式必然發生變革。
薄膜發電技術讓能源供應無處不在
薄膜發電是一場能源利用觀念的革命,該技術可以應用在每一棟建筑、每一輛車、每一個個人身上,穿的衣服、戴的帽子、背著的包都可以是一個移動的太陽能電站,是人類擺脫集中式能源供給方式,能源將無處不在。薄膜發電還是一場道德高地高的商業模式的革命,人類從通過燃燒取得能源,變成非燃燒方式直接把光能轉變為電能,實現人類利用能源零排放。
便攜式電子設備和電動汽車兩大新興產業的迅猛發展,產生了對移動能源的巨大需求。預計到今年底,智能手機用戶將會突破17億,中國用戶將會突破5億。到2020年,預計90%的人口都會擁有一部智能手機,超過60億部。據測算,每個智能手機一年的電力消費量大約是12度電,17億個智能手機一年的總用電量超過200億度電,相當于三峽電站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年發電量,而電動汽車對電力的需求更高。傳統集中式能源供應無法滿足人類日益增漲的移動能源供給需求,漢能認為,以可移動、智能化、網絡化為特征的太陽能薄膜發電技術將成為移動能源時代的佳解決方案。
薄膜能成為未來主宰嗎?
在我國7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與太陽能薄膜有關的就有5個,而其直接拉動的產業則多達85個。國家*《太陽能發電科技“十二五”專項規劃》中提到,在“十二五”末,要實現銅銦鎵硒電池薄膜組件在中國太陽能發電時長的商業化應用。可以說,這項技術既涉及環保民生,更涉及國家能源獨立于能源安全。
從市場來看,薄膜化、柔性化將是太陽能發電產業未來發展的總趨勢。而對于我國光伏行業來說,如何盡快實現我國太陽能產業從晶硅到薄膜的戰略升級,保持我國在薄膜太陽能領域的地位,加快薄膜太陽能產業的發展,實現由光伏制造大國向研發制造強國的轉變,對于形成“新常態”下中國經濟新的增長極意義重大。
雖然前景燦爛,但薄膜發電技術要終使人們步入移動能源時代,其中的路還很長。主要的攔路虎還是成本問題。盡管我國薄膜發電技術在轉化效率方面進步明顯,但在有效降低成本方面方法不多。分析人士認為,國家應該給予該技術培育以更多支持,因為技術進步、轉化率提高是促進薄膜太陽能產業發展的內在動因,而這需要產學研三方真正地融合,以終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版權與免責聲明:1.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機械設備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興旺寶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機械設備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化工機械設備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相關新聞
-
據*2019年8月9日消息,一個中美科研團隊開發出一種新型反光薄膜材料。由于在白色光源照射下,其顏色可隨觀察角度不同保持恒定或變化。
- 2015-02-28 13:40:04
- 761
-
近日*深圳*技術研究院研發出了一種仿變色龍軟體驅動器,可以通過顏色和形狀的改變,進而實現與環境的交互,此項研究*的拓展了在柔體機器人等領域廣泛應用。
- 2015-02-28 13:40:04
- 586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