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化工機械設備網 新聞】今年年初到6月份油價實際漲幅達接近一成。憑借從油氣出口中獲得的巨額利益,俄羅斯有足夠的經濟基礎在“烏克蘭危機”與西方多國的斗爭中一路高歌猛進,先是收回克里米亞,而后又支持東烏克蘭大打內戰。然而好景不長,從六月末開始,原油價格到達頂部,開始一路下滑。
先后突破100美元和90美元兩大心理關口,北京時間10月18日16:00,紐約商品交易所(NYMEX)11月原油期貨電子盤報80.60美元/桶,較前一交易日收盤下跌0.65美元。至10月下旬20日以后,美國原油期貨價格已經跌破每桶80美元大關,創造了2012年6月以來新低。
造成市場原油價格暴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
一是美國石油產出加大,在今年9月成為世界大的液態石油生產國。油價下跌利好美國經濟,而支持油價下行的一個主要因素就是美國本土產量大增,不但自身進口減少,也推動供應的增加。美國產油量已經增至每日850萬桶,其中頁巖油達到一半400萬桶,僅北達科他一個州產量就超過了利比亞全國產量,阿聯酋的全國石油產量還不及美國一個德克薩斯州。
二是歐佩克限產談判基本破裂,產油國紛紛準備準備釋放產能,尤其是沙特。沙特石油政策戰略研究中心利雅得分區的總裁RashidAbanmy稱,為了敦促伊朗限制核項目、促使俄羅斯改變對敘利亞的立場,沙特準備在亞洲和北美市場上以每桶50至60美元的低價拋售石油。科威特和伊拉克宣布他們的價格,預計基準價格比以往有大幅下調。
三是歐洲和中國的經濟增速不明顯,工業生產不旺盛,造成能源需求增長放緩。
四是俄羅斯的三桶油(三大國有能源壟斷企業巨頭,類似于中國的中石化和中石油:俄羅斯天然氣股份公司、俄羅斯石油公司、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運輸公司)因為制裁,經營將產生一定困難,影響能源產能和出口的增長。這幾個因素導致油價加速下跌。
根據俄羅斯聯邦銀行計算,如果原油價格維持在90美元/桶,2015年俄羅斯財政收入將因此減少12%,低至80美元,就會導致俄羅斯財政大出血。
俄羅斯財政預算平衡折合油價的數字是動態的,在2008年前后是70至95美元。這幾年,由于物價上漲和普京近似*的十年擴軍計劃,導致平衡點抬升至114美元,原油價格要維持在114美元/桶,俄羅斯才能維持收支平衡。
俄羅斯今年的財政預算就是以2014年初能源產能出口量折算石油價格114美元為基礎制定的。油價如果低于這個數,俄羅斯財政將發生赤字,現在的油價已經低于90美元,在80美元附近徘徊。如果油價跌至每桶70至80美元,俄羅斯經濟將陷入困境,深度衰退,大規模財政赤字,巨額資本外逃……
美國曾操縱油價下跌"玩死"蘇聯
通過能源價格打擊對手,歷*有過成功先例。在冷戰末期,美國就曾操縱石油價格下跌"玩死"蘇聯。
蘇聯解體主要是內部原因導致,但來自外部的顛覆也是重要因素,其中就原油價格是促使蘇聯解體的一個重要因素。1967年11月,蘇共、部長會議主席勃列日涅夫在紀念十月革命50周年的紅場演說中,提出發達社會主義社會概念。1971年蘇共二十四大宣布蘇聯已建成發達社會主義。蘇聯這個對外宣稱發達社會主義的底氣,并非其經濟發展有多好,主要原因是石油和能源產出獲得的收益。
1971年初,石油只有1.8美元/桶,1973年初漲到2.95美元一桶,到1973年的年底突破12美元。1975年蘇聯石油產量超美國,至1979年成為大產油國。這段時間,蘇聯因為產能的增加和原油價格的堅挺,從市場上收獲了巨量的石油美元,再加上蘇聯紅軍的強大武力,這個地球上面積大的國家表面上異常強大,四處對外擴張,與西方國家搞對抗。
1981年,油價格繼續堅挺,一度高達39美元/桶,這時蘇聯作為世界大產油國,完全不把歐佩克的限產措施放在眼里,產量連年增長。1981年里根入主白宮后,美國在開始實施遏制蘇聯的戰略,一是把蘇聯引上與美進行軍備競賽的快車道,從經濟上消耗蘇聯國力,美國提出了星球大戰計劃;二是通過施壓對歐佩克施加壓力,促使其增產,使世界石油價格低位運行,切斷蘇聯軍備競賽所需資金來源,從而拖垮蘇聯經濟。
美國的這兩手措施非常有效,1985年,在美國慫恿下,沙特阿拉伯指責蘇聯、墨西哥等產油國無限制開采,決定不再捍衛歐佩克價格,迅速提高產量,追回市場份額。沙特的石油出口從不足200萬桶/日猛增到約600萬桶/日,85年末更達到900萬桶/日。其它石油出口國紛紛效仿。這使得蘇聯在一夜之間損失了超過100億美元的硬通貨,幾乎是其硬通貨收入的一半。
普京面對油價攻勢毫無還手之力
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經歷政治動蕩,工業、經濟結構并沒有多大的起色,倒是過去10年油價持續上漲,幫助普京在克林姆林宮站穩了腳跟。普京在2012年提出十年強軍計劃,僅2年時間,俄羅斯軍費開支就躍居*三,軍力迅速恢復。過去兩年油價在高位運行,使得普京在敘利亞、烏克蘭問題上與西方針鋒相對、毫不退讓,于是我們現在看到歷史重演了。
美國認為僅僅通過鼓勵沙特擴大石油開采量就能把油價打壓到85美元,這價格對俄羅斯相當有殺傷力。為什么沙特樂意按照美國的戰略指示行事?因為低油價能幫助沙特擠垮死敵伊朗,一般認為伊朗油價需要超過100美元以上,才夠維持其預算的平衡,而沙特的總體出口成本只需60美元。
美國還有自己的頁巖油革命,這個思路兩年前就已經有學者發表過。當然那個時候說的比較婉轉,只是說現在咱們美國有頁巖,在中東再也不用看沙特臉色行事了,可以想怎么造就怎么造了。沒想到后落筆到了普京身上,美國玩弄油價,還有好多牌沒打出來。
或許有人會問,既然操控市場的原油價格就能如此輕而易舉的打垮諸如蘇聯、俄羅斯這樣的大國。而針對同樣是大國的中國,而且能源極度依賴輸入的中國,美國為何不強力出手,抬高能源價格,整死中國呢。這個跟中國政治、經濟的總體抗風險能力有關,美國人認為使用貨幣攻勢和能源策略,來對付中國這樣的經濟巨人,而且是工業經濟巨人(中國的工業產出已經超越美國成為世界),不會有*的效果,甚至會是傷及自身的雙刃劍。
先后突破100美元和90美元兩大心理關口,北京時間10月18日16:00,紐約商品交易所(NYMEX)11月原油期貨電子盤報80.60美元/桶,較前一交易日收盤下跌0.65美元。至10月下旬20日以后,美國原油期貨價格已經跌破每桶80美元大關,創造了2012年6月以來新低。
造成市場原油價格暴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
一是美國石油產出加大,在今年9月成為世界大的液態石油生產國。油價下跌利好美國經濟,而支持油價下行的一個主要因素就是美國本土產量大增,不但自身進口減少,也推動供應的增加。美國產油量已經增至每日850萬桶,其中頁巖油達到一半400萬桶,僅北達科他一個州產量就超過了利比亞全國產量,阿聯酋的全國石油產量還不及美國一個德克薩斯州。
二是歐佩克限產談判基本破裂,產油國紛紛準備準備釋放產能,尤其是沙特。沙特石油政策戰略研究中心利雅得分區的總裁RashidAbanmy稱,為了敦促伊朗限制核項目、促使俄羅斯改變對敘利亞的立場,沙特準備在亞洲和北美市場上以每桶50至60美元的低價拋售石油。科威特和伊拉克宣布他們的價格,預計基準價格比以往有大幅下調。
三是歐洲和中國的經濟增速不明顯,工業生產不旺盛,造成能源需求增長放緩。
四是俄羅斯的三桶油(三大國有能源壟斷企業巨頭,類似于中國的中石化和中石油:俄羅斯天然氣股份公司、俄羅斯石油公司、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運輸公司)因為制裁,經營將產生一定困難,影響能源產能和出口的增長。這幾個因素導致油價加速下跌。
根據俄羅斯聯邦銀行計算,如果原油價格維持在90美元/桶,2015年俄羅斯財政收入將因此減少12%,低至80美元,就會導致俄羅斯財政大出血。
俄羅斯財政預算平衡折合油價的數字是動態的,在2008年前后是70至95美元。這幾年,由于物價上漲和普京近似*的十年擴軍計劃,導致平衡點抬升至114美元,原油價格要維持在114美元/桶,俄羅斯才能維持收支平衡。
俄羅斯今年的財政預算就是以2014年初能源產能出口量折算石油價格114美元為基礎制定的。油價如果低于這個數,俄羅斯財政將發生赤字,現在的油價已經低于90美元,在80美元附近徘徊。如果油價跌至每桶70至80美元,俄羅斯經濟將陷入困境,深度衰退,大規模財政赤字,巨額資本外逃……
美國曾操縱油價下跌"玩死"蘇聯
通過能源價格打擊對手,歷*有過成功先例。在冷戰末期,美國就曾操縱石油價格下跌"玩死"蘇聯。
蘇聯解體主要是內部原因導致,但來自外部的顛覆也是重要因素,其中就原油價格是促使蘇聯解體的一個重要因素。1967年11月,蘇共、部長會議主席勃列日涅夫在紀念十月革命50周年的紅場演說中,提出發達社會主義社會概念。1971年蘇共二十四大宣布蘇聯已建成發達社會主義。蘇聯這個對外宣稱發達社會主義的底氣,并非其經濟發展有多好,主要原因是石油和能源產出獲得的收益。
1971年初,石油只有1.8美元/桶,1973年初漲到2.95美元一桶,到1973年的年底突破12美元。1975年蘇聯石油產量超美國,至1979年成為大產油國。這段時間,蘇聯因為產能的增加和原油價格的堅挺,從市場上收獲了巨量的石油美元,再加上蘇聯紅軍的強大武力,這個地球上面積大的國家表面上異常強大,四處對外擴張,與西方國家搞對抗。
1981年,油價格繼續堅挺,一度高達39美元/桶,這時蘇聯作為世界大產油國,完全不把歐佩克的限產措施放在眼里,產量連年增長。1981年里根入主白宮后,美國在開始實施遏制蘇聯的戰略,一是把蘇聯引上與美進行軍備競賽的快車道,從經濟上消耗蘇聯國力,美國提出了星球大戰計劃;二是通過施壓對歐佩克施加壓力,促使其增產,使世界石油價格低位運行,切斷蘇聯軍備競賽所需資金來源,從而拖垮蘇聯經濟。
美國的這兩手措施非常有效,1985年,在美國慫恿下,沙特阿拉伯指責蘇聯、墨西哥等產油國無限制開采,決定不再捍衛歐佩克價格,迅速提高產量,追回市場份額。沙特的石油出口從不足200萬桶/日猛增到約600萬桶/日,85年末更達到900萬桶/日。其它石油出口國紛紛效仿。這使得蘇聯在一夜之間損失了超過100億美元的硬通貨,幾乎是其硬通貨收入的一半。
普京面對油價攻勢毫無還手之力
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經歷政治動蕩,工業、經濟結構并沒有多大的起色,倒是過去10年油價持續上漲,幫助普京在克林姆林宮站穩了腳跟。普京在2012年提出十年強軍計劃,僅2年時間,俄羅斯軍費開支就躍居*三,軍力迅速恢復。過去兩年油價在高位運行,使得普京在敘利亞、烏克蘭問題上與西方針鋒相對、毫不退讓,于是我們現在看到歷史重演了。
美國認為僅僅通過鼓勵沙特擴大石油開采量就能把油價打壓到85美元,這價格對俄羅斯相當有殺傷力。為什么沙特樂意按照美國的戰略指示行事?因為低油價能幫助沙特擠垮死敵伊朗,一般認為伊朗油價需要超過100美元以上,才夠維持其預算的平衡,而沙特的總體出口成本只需60美元。
美國還有自己的頁巖油革命,這個思路兩年前就已經有學者發表過。當然那個時候說的比較婉轉,只是說現在咱們美國有頁巖,在中東再也不用看沙特臉色行事了,可以想怎么造就怎么造了。沒想到后落筆到了普京身上,美國玩弄油價,還有好多牌沒打出來。
或許有人會問,既然操控市場的原油價格就能如此輕而易舉的打垮諸如蘇聯、俄羅斯這樣的大國。而針對同樣是大國的中國,而且能源極度依賴輸入的中國,美國為何不強力出手,抬高能源價格,整死中國呢。這個跟中國政治、經濟的總體抗風險能力有關,美國人認為使用貨幣攻勢和能源策略,來對付中國這樣的經濟巨人,而且是工業經濟巨人(中國的工業產出已經超越美國成為世界),不會有*的效果,甚至會是傷及自身的雙刃劍。
版權與免責聲明:1.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機械設備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興旺寶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機械設備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化工機械設備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相關新聞
-
過去半年來,原油價格從每桶100美元以上驟降至現在的50美元左右,跌幅超過一半,且持續走跌的勢頭不減,成為具有深遠影響的戰略問題。油價下跌導致了經濟在局部地區的失衡,對油氣行業、新能源行業和地緣政治都帶來了深遠影響。
- 2014-10-28 10:23:17
- 1780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