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1在线|亚洲/米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九九/五月婷婷基地

當前位置:化工機械設備網>新聞首頁>市場分析

石化行業節能大計開展邁向系統化

2014-10-08 14:05:59中國化工機械設備網閱讀量:1758 我要評論


  導讀:石化行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和支柱產業,也是用能耗能的主要產業之一,節能對于石化行業的發展可謂是重中之重。石化行業實現“十二五”節能減排目標面臨著很大的挑戰。
  
  “十二五”期間,特別是十八大以來,全行業把節能減排作為調結構轉方式的重要抓手,從管理、技術、投資上加大節能減排的力度。2013年,化工行業面對復雜變化的國內外宏觀經濟環境,積極推廣*的節能減排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加強企業能效管理,狠抓節能降耗,取得較好成績。
  
  行業重點耗能產品能效制度有幾個非常實際的作用。一是為開展節能工作樹立了目標,指明了方向。以前我們有些企業能效水平偏低,但只能看到與*企業數字上的差距,現在有了能效*的節能技術和方法,這些企業就有了具體的節能實施方向。二是為地方政府提供了考核企業節能工作的指標。由于石油和化工行業比較特殊,地方政府很難具體了解行業節能水平的高低,行業能效*的指標為其提供了參考依據,便于其制訂獎懲政策措施。三是可以讓節能獎勵真正發揮促進作用。“十二五”期間*財政繼續安排專項資金,采取“以獎代補”方式,對節能技術改造項目給予適當支持和獎勵。之前只是對比改造前后的水平,現在可以與能效的指標對比了,更能真實反映企業的節能水平。
  
  石化行業實現“十二五”節能減排目標面臨著很大的挑戰。一是能耗總量繼續增長,2013年全行業綜合能源消費量突破5億噸標煤,同比增長6.1%;二是節能目標任務完成進程緩慢,“十二五”前三年,全行業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累積下降5.5%,其中,石油化工下降4.5%,化學工業下降11.4%,距離目標18%和20%還有較大差距;三是重點產品能耗水平反彈,與國外的差距仍在增大;四是單位節能投資增大。
  
  李勇武表示,在未來行業節能工作中,要進一步宣傳節能經驗;能效落后者要下決心淘汰落后的產能;加快技術創新,推動能源技術革命,突破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節能技術。李勇武呼吁政府落實*文件,給予*企業政策性扶持。
  
  *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副司長高東升強調,在行業產能過剩嚴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形勢下,要發揮*的帶動作用。如果30%~40%的企業達到水平,就應該調整國家強制性能效標準,建立動態標準調整機制。*正在研究電石行業的階梯電價政策,以標準引導企業技術創新節能減排,讓企業發揮內生動力。
  
  國家*環資司節能處副處長金明紅透露,目前*正在落實《2014~2015年節能減排低碳發展行動方案》,研究將能效指標納入能效限額標準的方式,研究將指標與能評制度、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等硬措施相結合的方式。
  
  石化企業的節能工作首先是從對單個工藝單元進行改進和優化入手,其次是各個子系統的優化,包括裝置間的熱聯合,再次就是全局的能量系統優化。在節能工作進入啃“硬骨頭”的攻堅階段后,能量系統優化技術的作用更加凸顯,成為石化企業節能增效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企業實現效益大化的必由之路。
  
  一直從事石油化工生產過程智能建模、控制與優化的應用基礎研究和工程技術開發的華東理工大學副校長錢鋒對系統優化在石化行業中發揮的作用認識更為深刻和透徹。他認為:“系統優化利用不僅僅可以降低企業的能耗,同時可以實現資源的利用,通過系統優化可以使物質和能源利用大化,從而實現石化行業、低碳、綠色發展目標。”
  
  我國石化行業的能耗水平與*水平相比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其中原油加工、乙烯和合成氨的平均能耗高于*水平的15%~25%。中石油、中石化兩家企業2012年煉油綜合能耗分別為57.3千克標油/噸和64.1千克標油/噸,而*水平為40千克標油/噸。按照2013年我國的原油加工量4.79億噸計算,如果達到40千克標油/噸的能耗水平,每年就能節省991.5萬噸標油,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529萬噸。”
  
  同樣的,我國的乙烯工業平均能耗為595.5千克標油/噸,而國外已達到500千克標油/噸,相差20%左右。差距還不僅僅體現在與*水平的比較上,即使是在國內同類企業的比較中能耗水平也是良莠不齊,比如同期引進的同類乙烯裝置之間的能耗差異達到12%。
  
  我國的乙烯裝置大多是從國外引進的,硬件水平與國外相當,為什么我們就達不到*進的節能水平呢?我認為主要是思維方式和管理水平上的差異。目前,國內的石化項目缺乏的是支撐化工過程整體運行行為的系統優化方法和*軟件,而歐美等工業發達國家早已經開始了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為主導的由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轉型。智能化管理是現代企業實現發展的重要基礎。錢鋒表示。
  
  錢鋒介紹說,系統優化是智能制造的具體體現。近幾年,歐美等國掀起了一股從傳統制造業向智能制造轉型的熱潮。老牌制造業強國德國在2013年推出工業4.0戰略,旨在通過利用信息通訊技術和網絡空間虛擬系統相結合的手段,促使制造業向智能化轉型。工業4.0戰略被德國學術界和產業界稱為以智能制造為主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美國也于2011年啟動*制造合伙計劃,主導和參與者不僅有石油化工行業的杜邦、陶氏、埃克森美孚、BP、殼牌等公司,還有信息技術供應商,如IBM、霍尼韋爾、艾斯本、艾默生等公司,其目的也是實現化工過程的智能化管理,占領行業發展的制高點。我國也緊隨潮流提出了兩化融合的概念,希望通過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版權與免責聲明:1.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機械設備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興旺寶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機械設備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化工機械設備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全部評論

昵稱 驗證碼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您還可以輸入200個字符)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

相關新聞
推薦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