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企云南盈鼎以壟斷為由一紙訴狀將中石化云南分公司告上了法庭,由此再次把大眾的視線拉到石油壟斷上來。石油行業是明顯的壟斷行業,這與其行業特征密切相關。“三桶油”占據了國內石油產量的90%以上。
石油行業發展壟斷不可避免 好壞難論
石油業上游勘探開發是典型的高投入、高風險產業,規模太小的企業不僅無力承擔風險,采收率往往也偏低,容易造成資源浪費。加工水平高的大石油集團不僅有能力包攬一定區域內的全部煉油業務,甚至完全控制成品油供應渠道。從采集原油、到煉油再到成品油銷售,越大的企業越能實現上下游、產供銷和內外貿的一體化,客觀上越容易形成行業優勢。
石油是資源,隨著石油日益吃緊,掌握了上下游資源的大公司為了生存,只能將目光轉向資本市場,通過收購有增長潛力的、規模較小的公司增加自身的產能和儲備。
行政安排勢力范圍,“合謀”壟斷銷售
上世紀80至90年代初,中國石油石化行業是相對開放的。民營企業的大肆進入帶來激烈的競爭,油價曾一度不斷走低,卻也存在國內石油市場混亂、劣質油橫行的問題。然而,本來應從監管上解決的問題,卻讓兩大國有油企“意外轉運”。
1998年,在保護“戰略資源和國家利益”的名義下,得益于行政安排,中石油和中石化突破此前各自盤剝的開采和煉化領域,將全國油田資源和煉油企業資產盤剝后,以黃河為界實現“劃江而治”。此后,兩家企業又合作取得了批發專營權,全國民營油企可謂一夜間被“停牌”。據統計,1998年以前,中國民營企業在石油流通領域占到了85%,民營資本占成品油批發企業總數的33.4%和國內加油站總數的56.3%。然而,即使民營企業已具有如此規模,行政安排下的壟斷依然戰無不勝。兩大集團表面上實現的上下游一體化格局,實際上是聯合壟斷。
石油行業打響反壟斷槍
據了解,云南盈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云南盈鼎”)是一家年產1.5萬噸生物柴油的生物能源公司,同時也是云南一家規模生產生物柴油的企業。
由于中石化云南分公司占據了昆明超過80%的銷售終端,所以云南盈鼎希望和中石化進行合作將公司生產的生物柴油賣出去,但未得到中石化的同意。
因此,云南盈鼎以壟斷為由將中石化云南分公司告上了法庭。希望中石化按照《可再生能源法》規定,將盈鼎公司符合國家標準的生物柴油納入其銷售體系,并賠償經濟損失300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生物柴油生產企業并沒有銷售的資質,所以必須與成品油銷售企業合作。
7月30日,云南省昆明市中院公開審理了這一案件,這是我國石油系統的*反壟斷案。
在庭審中,云南盈鼎表示,中石化云南分公司作為成品油銷售企業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無正當理由拒絕收購云南盈鼎提供的生物柴油,致使公司的生物柴油難以進入市場,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同時也阻礙了可再生能源產業的發展。
而中石化代理人則稱,云南盈鼎此前并未向被告提出完整的交易條件及請求,也不能提供該燃料符合國家標準的有效證據。
“從法律角度來看,中石化壟斷的事實是存在的,我們的請求應該會得到受理。”云南盈鼎代理律師陳維鏢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據《壟斷法》第十七條的對“拒絕交易”的規定,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經營者沒有正當理由拒絕與交易相對人進行交易,這屬于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禁止情形之一。
陳維鏢認為,根據反壟斷法的規定,只要企業在市場中占有二分之一份額,就視為占有市場支配地位,中石化在云南范圍內占的市場份額超過了80%。云南盈鼎和中石化云南分公司的拒絕交易糾紛屬于壟斷糾紛。
“好的壟斷”不會屹立不倒,競爭能將其打破
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DominickArmentano在其有關壟斷法的著作中透露,美國政府向標準石油“開刀”(1907年)前的十年,標準石油的市場占有率早就開始萎縮,到1911年前后,它在煉油領域的占有率僅剩下64%。也就是說,標準石油真正意義上的“壟斷”,維持了不過短短十年左右。事實上,在洛克菲勒的石油王國被瓦解前,美國國內至少還有147家煉油企業和它競爭,包括后來成為幾大“寡頭”之一的德士古和海灣石油。
“壞壟斷”能夠不斷加固,中國2/3民營油企被迫關門
經濟學家熊彼得曾指出,在蕭條時期或發展迅速的新興行業里,壟斷企業也可能是有益的——但歷史經驗表明,這樣的“好壟斷”幾乎只出現在自由市場。“壞的壟斷”總是通過行政手段切斷自由競爭來維持自身優勢。而這樣的壟斷,在中國石油業發展歷史里屢見不鮮。
據報道,自1998年中石油、中石化獲得特殊地位后,全國民營石油批發企業由原來的3340多家銳減到2007年的663家。據中商聯石油委調查,石油民營批發企業已經關門、倒閉了2/3。除此以外,官方設置的行業門檻,也是阻撓民營企業重新加入石油業的重要障礙。例如,今年5月頒布的“新36條”規定,建設煉油項目的起點為1000萬噸(年)以上(需投資幾百億元),經歷過10年前收編和打壓的中國民企,能達到如此龐大的資金投入能力的少之又少。
石油行業發展壟斷不可避免 好壞難論
石油業上游勘探開發是典型的高投入、高風險產業,規模太小的企業不僅無力承擔風險,采收率往往也偏低,容易造成資源浪費。加工水平高的大石油集團不僅有能力包攬一定區域內的全部煉油業務,甚至完全控制成品油供應渠道。從采集原油、到煉油再到成品油銷售,越大的企業越能實現上下游、產供銷和內外貿的一體化,客觀上越容易形成行業優勢。
石油是資源,隨著石油日益吃緊,掌握了上下游資源的大公司為了生存,只能將目光轉向資本市場,通過收購有增長潛力的、規模較小的公司增加自身的產能和儲備。
行政安排勢力范圍,“合謀”壟斷銷售
上世紀80至90年代初,中國石油石化行業是相對開放的。民營企業的大肆進入帶來激烈的競爭,油價曾一度不斷走低,卻也存在國內石油市場混亂、劣質油橫行的問題。然而,本來應從監管上解決的問題,卻讓兩大國有油企“意外轉運”。
1998年,在保護“戰略資源和國家利益”的名義下,得益于行政安排,中石油和中石化突破此前各自盤剝的開采和煉化領域,將全國油田資源和煉油企業資產盤剝后,以黃河為界實現“劃江而治”。此后,兩家企業又合作取得了批發專營權,全國民營油企可謂一夜間被“停牌”。據統計,1998年以前,中國民營企業在石油流通領域占到了85%,民營資本占成品油批發企業總數的33.4%和國內加油站總數的56.3%。然而,即使民營企業已具有如此規模,行政安排下的壟斷依然戰無不勝。兩大集團表面上實現的上下游一體化格局,實際上是聯合壟斷。
石油行業打響反壟斷槍
據了解,云南盈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云南盈鼎”)是一家年產1.5萬噸生物柴油的生物能源公司,同時也是云南一家規模生產生物柴油的企業。
由于中石化云南分公司占據了昆明超過80%的銷售終端,所以云南盈鼎希望和中石化進行合作將公司生產的生物柴油賣出去,但未得到中石化的同意。
因此,云南盈鼎以壟斷為由將中石化云南分公司告上了法庭。希望中石化按照《可再生能源法》規定,將盈鼎公司符合國家標準的生物柴油納入其銷售體系,并賠償經濟損失300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生物柴油生產企業并沒有銷售的資質,所以必須與成品油銷售企業合作。
7月30日,云南省昆明市中院公開審理了這一案件,這是我國石油系統的*反壟斷案。
在庭審中,云南盈鼎表示,中石化云南分公司作為成品油銷售企業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無正當理由拒絕收購云南盈鼎提供的生物柴油,致使公司的生物柴油難以進入市場,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同時也阻礙了可再生能源產業的發展。
而中石化代理人則稱,云南盈鼎此前并未向被告提出完整的交易條件及請求,也不能提供該燃料符合國家標準的有效證據。
“從法律角度來看,中石化壟斷的事實是存在的,我們的請求應該會得到受理。”云南盈鼎代理律師陳維鏢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據《壟斷法》第十七條的對“拒絕交易”的規定,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經營者沒有正當理由拒絕與交易相對人進行交易,這屬于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禁止情形之一。
陳維鏢認為,根據反壟斷法的規定,只要企業在市場中占有二分之一份額,就視為占有市場支配地位,中石化在云南范圍內占的市場份額超過了80%。云南盈鼎和中石化云南分公司的拒絕交易糾紛屬于壟斷糾紛。
“好的壟斷”不會屹立不倒,競爭能將其打破
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DominickArmentano在其有關壟斷法的著作中透露,美國政府向標準石油“開刀”(1907年)前的十年,標準石油的市場占有率早就開始萎縮,到1911年前后,它在煉油領域的占有率僅剩下64%。也就是說,標準石油真正意義上的“壟斷”,維持了不過短短十年左右。事實上,在洛克菲勒的石油王國被瓦解前,美國國內至少還有147家煉油企業和它競爭,包括后來成為幾大“寡頭”之一的德士古和海灣石油。
“壞壟斷”能夠不斷加固,中國2/3民營油企被迫關門
經濟學家熊彼得曾指出,在蕭條時期或發展迅速的新興行業里,壟斷企業也可能是有益的——但歷史經驗表明,這樣的“好壟斷”幾乎只出現在自由市場。“壞的壟斷”總是通過行政手段切斷自由競爭來維持自身優勢。而這樣的壟斷,在中國石油業發展歷史里屢見不鮮。
據報道,自1998年中石油、中石化獲得特殊地位后,全國民營石油批發企業由原來的3340多家銳減到2007年的663家。據中商聯石油委調查,石油民營批發企業已經關門、倒閉了2/3。除此以外,官方設置的行業門檻,也是阻撓民營企業重新加入石油業的重要障礙。例如,今年5月頒布的“新36條”規定,建設煉油項目的起點為1000萬噸(年)以上(需投資幾百億元),經歷過10年前收編和打壓的中國民企,能達到如此龐大的資金投入能力的少之又少。
版權與免責聲明:1.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機械設備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興旺寶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機械設備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化工機械設備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相關新聞
-
這項技術對于化學回收是突破性的技術,意味著當前國內塑料裂解油不需要經過煉油步驟,直接可以和原油一起轉化為塑料單體了。
- 2014-08-21 11:16:37
- 741
-
得克薩斯州愛文市 — 埃克森美孚今天宣布,公司已作出最終投資決策,全面推進位于廣東惠州大亞灣石油化學工業區的投資數十億美元的化工綜合體項目。
- 2014-08-21 11:16:37
- 973
-
物聯網軟件開發已被證明對全球經濟的幾乎所有主要部門都有用,無論是教育、零售還是物流和運輸。如今,石油和天然氣行業的物聯網是另一個在全球范圍內流行的創新特征。
- 2014-08-21 11:16:37
- 586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