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化工行業合并石化業務提升競爭力”的舉措是日本化工企業幾年前提出來的,在大地震過去3個月后,日本經濟漸漸復蘇,進入了實質性的實施階段,并愈演愈烈。各化工企業各自出臺新的政策來提升自身的競爭力。
經歷了數年的醞釀協商之后,日本化工行業合并石化業務提升競爭力的舉措進入實質性的實施階段,并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三井化學和帝人化學公司已經組建了名為MCTPET樹脂公司的合資企業,以整合各自在日本的PET瓶級樹脂業務。合資企業自今年4月1日起正式運營。三井化學和帝人化學宣布合并PET樹脂業務的時間是2010年8月。三井化學在MCTPET樹脂合資企業中持有80%股權,帝人化學持有剩余的20%股權。雙方計劃通過合并業務以降低產品生產成本,從而能夠與來自亞洲其他國家的進口產品進行競爭。MCTPET樹脂公司將從供應鏈到生產各個環節優化業務,增強運營競爭力,提高質量和成本競爭力,從而更好地為客戶服務。合資公司預計年銷售收入可達250億日元。
2011年4月1日起正式運營的日本西村乙烯(NishiNipponEthylene)公司由日本三菱化學和旭化成公司共同組建。其實兩家公司早在2010年5月就宣布將成立一家雙方出資比例均等的有限責任公司,以整合和統一管理各自位于日本水島的石腦油裂解業務。合資公司總部位于東京,將在2012年前削減水島的石腦油裂解產能,因為預期日本國內的乙烯需求將減少30%。三菱化學和旭化成在水島各有一套石腦油裂解裝置,每套裝置的乙烯年產能都是50萬噸。三菱化學公司的發言人表示,他們的目標是終將其中的一套裝置關閉,至于到底關閉哪套裝置則晚些時候再決定。
2010年10月1日起,三井化學和出光興產位于日本千葉的裂解業務并入一個名為千葉化工生產公司(CCM)的合資公司進行運營,包括三井化學公司在當地的55.3萬噸/年乙烯裝置和出光興產公司在當地的37.4萬噸/年乙烯裝置。據兩家公司稱,只有通過這種合作方式才能增強競爭力,從而不被市場所淘汰。雙方還計劃將業務合并的方式推廣至*化學品、聚合物以及化工中間體等領域。
經歷了數年的醞釀協商之后,日本化工行業合并石化業務提升競爭力的舉措進入實質性的實施階段,并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三井化學和帝人化學公司已經組建了名為MCTPET樹脂公司的合資企業,以整合各自在日本的PET瓶級樹脂業務。合資企業自今年4月1日起正式運營。三井化學和帝人化學宣布合并PET樹脂業務的時間是2010年8月。三井化學在MCTPET樹脂合資企業中持有80%股權,帝人化學持有剩余的20%股權。雙方計劃通過合并業務以降低產品生產成本,從而能夠與來自亞洲其他國家的進口產品進行競爭。MCTPET樹脂公司將從供應鏈到生產各個環節優化業務,增強運營競爭力,提高質量和成本競爭力,從而更好地為客戶服務。合資公司預計年銷售收入可達250億日元。
2011年4月1日起正式運營的日本西村乙烯(NishiNipponEthylene)公司由日本三菱化學和旭化成公司共同組建。其實兩家公司早在2010年5月就宣布將成立一家雙方出資比例均等的有限責任公司,以整合和統一管理各自位于日本水島的石腦油裂解業務。合資公司總部位于東京,將在2012年前削減水島的石腦油裂解產能,因為預期日本國內的乙烯需求將減少30%。三菱化學和旭化成在水島各有一套石腦油裂解裝置,每套裝置的乙烯年產能都是50萬噸。三菱化學公司的發言人表示,他們的目標是終將其中的一套裝置關閉,至于到底關閉哪套裝置則晚些時候再決定。
2010年10月1日起,三井化學和出光興產位于日本千葉的裂解業務并入一個名為千葉化工生產公司(CCM)的合資公司進行運營,包括三井化學公司在當地的55.3萬噸/年乙烯裝置和出光興產公司在當地的37.4萬噸/年乙烯裝置。據兩家公司稱,只有通過這種合作方式才能增強競爭力,從而不被市場所淘汰。雙方還計劃將業務合并的方式推廣至*化學品、聚合物以及化工中間體等領域。
版權與免責聲明:1.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機械設備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興旺寶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機械設備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化工機械設備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相關新聞
-
- 2011-06-16 11:26:06
- 1098
-
新年伊始,化企將安全作為天字一號工程,通過檢查、演練、培訓、隱患治理、下發一號文件等多種方式,為2015年的安全生產夯實基礎。
- 2011-06-16 11:26:06
- 2220
-
當前,我國文化產業業態、商業模式和競爭格局都在發生根本性變化,市場化、數字化越來越成為文化企業發展的主導方向。數字化大時代來臨,化企面臨這個時代潮流會做出怎樣的反應?數字化和信息化的確大大推動了商業形態的變化,但另一方面也相應地帶來了問題和挑戰,化企又該如何應對?
- 2011-06-16 11:26:06
- 2013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